通美丽村路 赏山海鲜甜
——三门“四好农村路”进行时
陈潇奕 朱朝辉 郑英姿
通美丽村路 赏山海鲜甜
——三门“四好农村路”进行时
陈潇奕 朱朝辉 郑英姿
“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激荡着台州市三门县交通人砥砺前进的铿锵步伐,构筑起三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品质提升的新走势。
路,在三门人的脚下——承载着民生的温度,与绿水青山、湖泊江海融为一体、共绘一画。不断完善的交通运输路网,全面提升着地域通达水平,进一步推进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有效满足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路,纵横交错,与城乡同步发展的脉络相重叠,畅安舒美;
路,指向三门的远方——打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梗阻,联动地域发展的新势能,赋予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串景连线,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发家奔小康的渠道,延伸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带”,满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无远弗届。
台州市三门县以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标杆县为目标,坚持特色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常态化养护、高效化运营,在构建通达、美丽、便捷、经济、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连接起城镇乡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渔韵花乡如此独具特色的“鲜甜之旅”,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互促共进,撬动三门县的裂变式发展,也让“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逢山开路”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命运共同体
7个乡镇、3个街道、实地勘探137条线路、33座桥梁、8座隧道,召开座谈会20余次……如此累积的数字,还只是三门县“四好办”问脉“四好农村路”的惊鸿一瞥。
在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的道路上,三门县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团结一心,以“四好农村路”为主要抓手,建立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调动了全民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积极性,让“四好农村路”成为每一个三门人的心之所系、力之所向。
早在今年4月9日,三门县交通运输局就成立“四好农村路”办公室,打破体系机制壁垒,通过整合交通内部资源,抽调骨干力量,进行实体化运作,确保县“四好农村路”工作强势推进;4月10日,开始展开实地调研,明确了2018年至2020年“四好农村路”实施意见;4月25日,开始对接台州市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具体项目初步方案设计和预算编制,力争在5月底集中开工一批条件成熟、急需改善的工程项目;4月26日,邀请交通部规划研究院调研三门海滨旅游公路开发和设计,计划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一条集休闲旅游、民宿餐饮、海滨体验于一体的高水准海岸景区旅游观光道路……这些连续的时间点,宛如音符一般勾连出三门县大力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关节,奏响了全域全民共建“四好农村路”的新乐章,正式宣告了他们成功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标杆县的决心和斗志。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三门县加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激发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促进治理能力的整体性提高。
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县领导联系包抓,形成“牵头领导+部门+沿线镇街+沿线村居”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聚集管理合力;建立路政综合执法制度,实行路政、运政、交警、海事四位一体综合执法模式,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实现交通执法一支队伍上路;整合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力量,每个镇街配备10名以上专业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队伍专业素质。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行网格化管理,三门县还大力推行“五级路长制”,组建县、乡、村、巡查、警务“五级”路长596名,各级路长负责农村公路和陆岛码头(渡口)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结合路长制,三门县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细则,分路分段设立养护管理责任公示牌,实行每月一检查、每季一通报、年终综合考评,由县交通运输局根据考核结果以奖代补发放养护经费,并调动700多名建档立卡困难群众从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实现管养全覆盖。同时,加强示范引领,对示范乡镇、示范线路、示范村居进行奖励,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
“落实五级路长制,就是要把责任落到帽子上,力气花在点子上,刀子动在症结上。一方面,对前阶段的建设成果予以巩固,另一方面,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高效的处置,我们势必对每一条农村路负责到底!”三门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说道。
“四好农村路”,关切到每一个乡民生活生产的民生所需,如今还向外延展,成为乡贤们反哺家乡的一套新渠道。三门县专门建立财政投入、市场运作、乡贤捐助、民间自筹等多元筹资模式,鼓励通过企业和个人向县慈善总会定向捐款,以及利用道路冠名权、沿线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公路改造和管养资金来源,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农村公路的提标提质。
随着“四好农村路”的高歌猛进,三门县凝聚共识,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联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机构及个人的多方力量,成功构建了“四好农村路”命运共同体,集聚全域共建合力,为“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择路而行”
坚持规划引领,勾勒新天光海色
“四好农村路”是美丽公路的再延伸,是地域发展动脉的纵横交错,更是对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真挚允诺。三门县,面朝大海,全域规划,以“四好农村路”构筑美丽纵贯线,绘制出一幅山海相连、城乡相融的美丽图景。
在健跳镇绵延5公里的乡村小路上,一面是海,一面是山,山海衔接之间是无垠宽广的滩涂。这里有大海慷慨的馈赠,世世代代的渔民们用泥马代步,在滩涂寻宝,能淘到不少仙螺、蛤蜊、跳跳鱼,是当地渔民们的聚宝盆。
巧乘“四好农村路”的春风,依托这片浩瀚的滩涂,三门县邀请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来协助调研三门海滨旅游公路的开发和设计,计划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一条集休闲旅游、民宿餐饮、海滨体验于一体的高水准海岸景区旅游观光道路。芦苇悠悠,滩涂漫漫,山道蔓延,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三门县公路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在习习的海风中,将自然生态的豪放质朴演绎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三门县将投入7亿元,建设589公里“四好农村路”,今年已完成狮白线、亭流线二期、健浬线等农村公路220公里。这一条条跃然于三门大地的“四好农村路”,焕颜重生,在村落之间蜿蜒起伏,串联起三门县村与村、村与镇的每一枝节,以超越以往的高颜值、高质量,让好山好水流转成画、吟哦成诗。
一条路,就是一种风情。结合“百村万院海上大花园”行动,三门县实行公路彩色化改造,植入海洋民俗文化,种上四季花草树木,打造节点小品和个性标识,譬如多彩山海风光环,凭借颜色标识地方主题气质,将红色亭旁之旅、绿色湫水峡谷、古色横渡乡村、蓝色渔业园区串联起来,用颜色过渡、彰显另一种美丽。还有那黄泗线水杉大道的四季幻彩,横渡银杏景观大道的秋色流金,亭流线樱花大道的浪漫迷人,六横线狼尾草的猎猎成风,“四好农村路”在纵横交错之间,实现“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勾勒出更多的美丽风景线。
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未来三年,三门将融合人文底蕴、旅游景区、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全域规划三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岭泗线为轴心,塑造多彩山海风光环、山水古镇文化环、农耕田园体验环,打造“一轴三环五主题”,打通城乡断头路,在每个景区建设专用通景公路,每个园区基地配套建设“产业路”,每个行政村建设连心路、致富路,畅通“毛细血管”,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基地,以“四好农村路”为媒,构建起生机勃勃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路有繁花”
激活美丽经济,
通达乡村振兴路
道路通百业兴。“四好农村路”打通了乡村振兴“双向道”,既给农村“输血”,更要让农村拥有“造血”能力,有效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深化产业带动作用,助推农村产业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释放“四好农村路+”红利,三门县鲜活呈现了一座滨海小城的时代之选,迸发出新的发展动力。
横渡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青山簇拥,清泉飞瀑,奇山异石,风光旖旎,却囿于交通不便,曾经明珠黯淡。而今天,在“四好农村路”的带动发展下,不仅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也顺势发展起来,横渡镇焕然新生,续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在东屏古村,漫步远离喧嚣的山水画廊,看溪边的树、临水的街和老旧的木板门,穿街走巷,在老人手里买上几个手作的小物件,和他们拉拉家常,看他们的身影定格在夕阳余晖下,岁月悠长;走进岩下村,北宋水利名臣罗适的雕像映入眼帘,他是当地罗氏后裔的骄傲。在这里,岩下数百年的房子始终修旧如旧、保存完好,岩下名家工作室、珍稀藏品展馆、民俗器物展馆、根雕剪纸展厅等旅游元素正不断丰富,清廉村居形象逐渐形成;在岩下潘村,一个集古木、廊桥、流水、果园于一体的生态小村庄——潘家小镇正冉冉升起。如今又引进来一个风情水坊街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30亩,设有时尚酒吧、茶楼、当地特色美食小街等,培育起更多的旅游新业态。
一路向前,一路生景。如今,东屏村“古味”初显,岩下村“文味”渐浓,岩下潘村“美味”声名远播,还有那亭旁非遗红色小镇、健跳渔港小镇、横渡田园风情小镇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小镇的美丽升级,都因为“四好农村路”的铺就而紧密串联,迈向更深层次的美丽。
据了解,今年以来,三门县投资1.89亿元,完成美丽公路横渡镇、花桥镇、亭旁镇3个示范乡镇创建,相继改造提升了六横线、亭流线、狮白线、黄泗线等农村公路,建成农村美丽公路驿站5个。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起了美丽渔村,连通了滨海浴场,带动了鲜甜产业,打造出全域旅游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让美丽经济自然绽放、满园芬芳。如六横线、亭流线改造提升后,铁强牡蛎、健跳小海鲜声名鹊起,供不应求,村民在家门口现采现卖,游客下车便能直接采购到正宗优质的小海鲜;再如沿线潘家小镇、东屏、岩下等村旅游开发越发红火,去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6%和28%。
做足“四好农村路+”文章,三门县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进一步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缩短了城乡间的物理位移,拉近了城乡群众间的心理距离,让这些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路蜕变成为一条条美丽的致富路,如同脉动的一根根血管,阡陌之间带动新的供给,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本版图片由三门县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