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培育新引擎 建设大花园

站在风口 丽水的选择和布局

  培育新引擎 建设大花园

  站在风口 丽水的选择和布局

  陈 爽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的“六江之源”,1.73万平方公里的秀山丽水托举起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丽水,为生态而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尤为如此”,奠定了丽水城市绿色发展的主基调。13年来,站在生态和发展的平衡点上,丽水稳扎稳打,绿意盎然的丽水板块在浙江版图上分外耀眼: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4年和10年居全省第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已连续9年居全省第1。

  十九大报告奏响了绿色发展的强音:“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通往新时期的征程上,走在前列的浙江向美丽中国建设提交出“四大”建设方案,其中,大花园将成为浙江生态文明发展的普遍形态。在这个关乎浙江当下和未来的智慧布局中,丽水再次被寄予厚望,被认定为浙江大花园建设的核心区域,“丽水元素”成为浙江大花园的醒目标识。

  丽水,这个践行“两山”理念的领跑者和示范生站在了时代的强风口。

  机遇之下,步步为营。丽水将大花园建设与全力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有机融合,打出“最美生态牌、绿色发展牌、全域统筹牌、改革创新牌、富民惠民牌”5张牌,构建“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丽水大花园空间形态,致力于“创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大花园,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标杆,打造诗画浙江鲜活样本,成为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为使大花园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丽水谋划重点项目164个,总投资超7267亿元。其中,2018年实施大花园项目83个,总投资2894亿元,年度投资522亿元。

  以大花园建设撬动丽水绿色发展迈向高质量阶段,一个新的城市梦想在丽水酝酿,正一点点照进现实。

顺应时代潮流 直面丽水之问

  当下,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共同信仰。面对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历史红利,丽水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担和面临的挑战,立足自身实际,着力系统性破解发展的短板问题。

  “当发达地区拥有了金山银山,又修复了绿水青山,而我们仍然只拥有绿水青山的时候,我们情何以堪?当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差不多的邻居,原先不如我们,现在超过我们,而且很有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情何以堪?”前不久,丽水市委主要领导的一个“丽水之问”,让这座城市陷入了沉思。

  丽水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突破时间和区域的局限,思考城市出路。放眼全国审视丽水,“山高路远海深阔,九山半水半分田”。近年来,与丽水毗邻、情况相似的福建宁德,交出了一份生态和发展双赢的亮眼成绩单,为全国后发展地区树立了生动典范。如今,在丽水,各条战线“学习宁德、实现赶超发展”,全面破解丽水之问,逐渐演化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象。

  “抓住一次机遇、实现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遇、落伍一个时代”。当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号角吹响,历史红利澎湃而至,如何横向与长三角城市群形成联动,紧跟长三角一体化潮流,最大化释放丽水的生态价值,也为破解丽水之问提供了重要突破点。

  “丽水最大的短板是交通”,有专家坦言,没有快捷的融杭接沪通道,丽水难以组织到持续流量的旅游消费人群,将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难以实现丽水融入全球城市价值链,将丽水剑瓷、石雕、木玩等世界级资源优势快速对接世界市场。外部交通,是制约丽水成长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大花园”的首要掣肘。

  从短板领域入手,率先突破。根据大花园建设的总目标和《建设大花园丽水行动方案》,丽水将以丽水机场为中心,谋划通用机场网络布局,打造浙西南航空枢纽;以瓯江高等级航道谋划沿江港口发展及岸线利用规划,发挥水运绿色交通效益;积极推进322国道景宁龙泉段、235国道松阳云和段等项目,实现4A级以上景区基本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打造“一轴三带”为主框架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丽水样板”。到2020年,丽水全市将建成省级美丽经济交通走廊3200公里。一个集航空、高铁、城轨、道路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在丽水生成,制约丽水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取得历史性突破。

  借助交通优势,丽水还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把大花园与大湾区经济有机联系起来,深化与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的区域战略合作,加快建立山海协作工程专项基金,在旅游、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人才等领域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山海并利、陆海联动发展新格局。

拓宽“两山”通道 聚力绿色崛起

  丽水有“浙江绿谷”的美誉,生态是丽水显著的标识和优势。如何拓宽“两山”通道,打造绿色低碳大花园,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良性转换,是丽水大花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碧江流远,峰峦如簇,波光岚影……秀山丽水风光迤逦。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丽水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目标定位,到“生态第一市”“卖空气”,丽水始终恪守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平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44.3亿元,同比增长20.3%,旅游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丽水通过积极整治、淘汰落后企业,挤压黑色GDP,发展“绿色环保、高效低耗、高端低碳”的生态工业;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勾勒出一抹亮丽的丽水绿之本色。

  生态是丽水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形势如何变迁,丽水对生态的坚守始终不打折扣,这种坚持演化为丽水大花园建设的第一任务:“用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管理、最科学的生态补偿来引领绿色发展。严格落实环保‘三线一单’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生态功能区产业负面清单,探索建立‘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卓越的生态底蕴与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不断为丽水注入绿色发展红利。目前,丽水正在全力创建“丽水国家公园”,已编制形成《创建丽水国家公园实施方案(初稿)》,基本确立了申报创建丽水国家公园的主体框架,即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融合周边兼具良好森林生态和历史文化底蕴的连片区域,进行规划建设。此外,“瓯江国家河川公园”也在紧张规划中,届时将呈现“一江丝路盛景、十条秀城湖川、百里滨水画卷、千村碧水映绕、万涧飞瀑奇韵”水旅融合景象。这为丽水构建“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大花园空间形态,实现全域花园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强市、绿色富民”是大花园建设的根本目标,拓宽‘两山’通道,打造绿色低碳大花园是丽水特色大花园的必由之路。”丽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多元化、多载体的绿色产业则是通往这条康庄大道的一把金钥匙。

  对标《建设大花园丽水行动方案》,按照产业绿化、结构优化的原则,围绕“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生态优势工业、生态特色服务业”的目标,丽水做出了相应的任务分解。在生态绿色农业上:突出农旅融合,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做大做强“丽水山耕”品牌,建设“长三角”最安全农产品生产地;在生态优势工业上:立足生态优势,突出低碳循环,对标省“八大万亿”产业,培育具有丽水特色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绿色能源等环境适宜型新兴产业,建成浙江省生态工业试点市;在生态特色服务业上: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依托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专业市场,依托华侨优势打造跨境电商示范区,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大健康产业,依托文化资源培育经典文化产业,鼓励信息技术改造发展信息产业。

  以绿色为基底,以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核心支撑,丽水大花园发展动能十足。

城乡协调发展

涵养幸福生活

  大花园建设着力构建生态、生产、生活共融共生的大美格局,其初心和归宿是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丽水探索区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格局,打造宜业宜居大花园,全面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多年的历史发展证明,丽水必须走独具特色的山区新型城市化和集聚发展道路。“丽水区域面积占全省六分之一,山多地广人稀,如何走好集聚集中集约发展,打造空间集聚大平台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丽水市委提出了“小县大城、小县名城、组团发展”“小乡大村”统筹建设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大花园,丽水主要在提升空间集聚平台和推进人口转移集聚两个方面发力。

  优化提升空间集聚平台。丽水探索“多规合一”,推动区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构建和优化1个中心城市、10个小城市、20个中心镇的“112”城镇空间布局,将其打造成为资金、土地、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集聚主阵地,建设成为“依山傍水、三生融合”特色优势的人口集聚主平台。做大“112”发展能级,在加快集聚中稳步提升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形成“北居中闲南工”的空间功能布局。构建和优化东西向遂松丽青、南北向缙丽龙庆“两轴”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生态产业集聚区、省级开发区(园区)、休闲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业示范基地等“四区一基地”生产力集聚平台。

  加快推进人口转移集聚。通过深入实施“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战略,以整村搬迁为主要形式,推进乡镇撤并、撤村并点,鼓励和引导人口向“112”集聚集中。发展中心村、控制一般村、搬迁高山村、萎缩空心村,推进农民分层次、渐进式转移。提高省级财政补助标准,推进生态搬迁试点。创新搬迁安置模式,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六百里瓯江水蜿蜒而过,括苍山巍然耸立,见证着古处州地的一次次沧桑蜕变,也将记录现代丽水大花园的“盛放”。大花园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外在形式,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丽水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消弭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推进大花园建设成果人民共享。

  这是一个需苦干实干、争分夺秒才能兑现的任务清单:力争到2020年人均教育事业费达到3000元以上,人均财政公共服务经费支出达到1500元以上;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支持和鼓励省内外高校在丽水设立分校区,将丽水学院建设成服务和助推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同步推进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工程,补齐薄弱乡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短板;完成农民异地搬迁5年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

  秀山绿水之间,一幅宏大的大花园蓝图已经悄然铺陈开来。全省的目光聚焦这里,人们期待,这个“两山”理念的领跑者和示范生会怎样全面破解丽水之问?在现在和未来的时代变迁中,又将留下怎样的“丽水元素”?且让我们保持耐心,看丽水运筹帷幄、从容作答。

  (本版图片由丽水市创新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站在风口 丽水的选择和布局 2018-06-13 浙江日报2018-06-1300004;浙江日报2018-06-1300008;浙江日报2018-06-1300010;浙江日报2018-06-1300014;浙江日报2018-06-1300006;浙江日报2018-06-1300024 2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