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留下街道探索实践“1+10”网格包干制
包 勇 诸敏芳
西湖区留下街道探索实践“1+10”网格包干制
包 勇 诸敏芳
留下老集镇环境综合整治,5天共完成签约241户,完成率高达99%;西溪路改造,沿线金鱼井等村社征迁基本都是5天完成签约,15天完成腾房,1个月左右时间完成拆除……
高效的背后是西湖区留下街道探索实践“1+10”网格包干制,编织一张“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形成人人参与建设全域美丽留下新局面。
5天签约241户
刷新“留下速度”
“一水穿镇、两岸临屋、三桥横卧”——说的就是留下老集镇。在留下街道历史街区入口处,河边的牌楼上“西溪且留下”五个水墨大字,诗意书写着留下这一方韵味。
“留下集镇核心区块,是典型的城中村和历史街区区块。”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经过几次修缮,区域环境得到改善,但在“百千万”蹲点调研中,群众期待更大的环境改善。
生于斯、长于斯的张大爷今年已过六旬,正坐在树荫下纳凉,他用手中的扇子指了指周边的环境说,“你们看,这里不少房子破旧、巷道逼仄、电线乱拉,与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
为全面改变“脏乱差”面貌,提升街道中央核心区块的整体地域环境,让群众更具幸福感,今年初,留下街道对这一千年古镇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这次整治行动主要涉及茶市街社区、留下社区以及西溪路沿线做地项目国有住宅部分、留下小城镇范围内的国有土地房屋,包括老医院地块、农贸市场地块、留下河东西溪路北区块等,以及苗圃宿舍地块。
“4月26日至4月30日开展集中签约工作,仅仅5天时间,共完成签约241户,完成率高达99%。”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刷新环境攻坚的“留下速度”。
未来的留下古镇,会变得如何?
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留下集镇的相关规划正在编制中,根据初步设想,未来,千年古镇的水乡元素和文化符号将更加凸显。
“除了有故事的古桥、老底子的店面会保留之外,河两边的房子将通过门、窗、廊、墙、顶、石、井等形式的挖掘,让人感知到这里深厚的历史。”这位负责人说。
西溪路改造
展现“留下精神”
最近,西溪路迎来一批特殊的“体验员”,这是西湖区邀请残障人士在西溪路(古墩路—杨梅山路)验收前的一次无障碍体验。
作为一条内连西湖、西溪,外通绕城西线的交通干道,它早已不堪重负。同时,西溪路的脏乱差,也一度深深困扰着沿线居民。2017年初开始,西湖区启动西溪路整治工程。
这次无障碍体验活动,“体验员”发现,不仅人行道的渗水砖全都改成了花岗岩,连坡道的路缘石尖角也全都磨平了,非常贴心。
这是群众眼见的变化,其实,还有许多改变是群众看不见的。借西溪路整治,留下街道同时进行了大规模、高效率的沿线城中村整治行动。
在金鱼井社区,仅用时5天就完成了151户签约,成功完成了城中村的整体征迁;在东岳和杨家牌楼两个社区,西湖区拆除了近10万平方米违建。
曾经的劣Ⅴ类河道杨家牌楼溪水质达到了Ⅱ类以上;过去的脏乱差集中地,小洋房整齐美观,村中小溪水清景美,成了鸟语花香的“花园式社区”。
“西溪路由于道路拓宽,沿线企业纷纷让出部分用地;村社拆迁,群众支持,基本上都是5天完成签约、15天完成腾房、1个月左右时间完成拆除。”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回忆说,这些都体现出“留下精神”。
“你不会想过有今天的辰光,这条西溪辇道终换容为繁花之景,沿路不再只是桃花和散乱的民居,还可见拔地而起的一处处现代建筑群……”留下居民董绍林,用这走心的细腻文字,记录了西溪路之变。
“1+10”网格包干制
成“留下经验”
其实,不论是留下老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还是西溪路改造工程,之所以能将项目迅速推进,得益于留下街道深入落实“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并创新推出“1+10”网格包干制。
“就是按照住户居住片和宅院位置划分‘网格’,由1个党员网格员负责联系10户居民户。”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让每个党员都有固定的联系服务对象。
这位负责人说,党员分组联户名单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编织成一张“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
为确保征迁工作公平、公正,留下街道还公开党员联系群众的人员名单,把党员联系卡发放给每个征迁居民,令群众真正放心、安心。
许国芳是茶市街社区的网格员,在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她充分运用“1+10”网格包干制方法,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与服务。
许国芳说,这种扩散式和链接式的联系方式,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成为“政策通到底、民意传达精准化”的新通道,项目推进自然事半功倍。
未来,留下街道对“1+10”网格包干制将进一步完善,比如,联络人结合联系户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作出服务承诺,接受群众监督;联络人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交流协商、分析研判、制定应对措施。
此外,“1+10”网格包干制还将向其他重点工作进行延伸,比如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形成人人参与建设全域美丽留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