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人才“大礼包” 满满含金量

——解读我省高端人才集聚新政

  首届中国海外工程师大会、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2050大会……近来,我省人才科技盛会频频,群贤毕至,星光璀璨,彰显浙江聚天下英才的勃勃雄心。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6月6日,浙江发布一系列高端人才集聚政策。此次新政有何亮点,释放出哪些政策红利,将如何助推浙江迈向高质量发展?记者专访了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

  高端精准

  浙江急需三类人才

  国际顶尖人才、产业支撑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可以说,新政是对这三类人才定向发出的“招贤榜”。

  从人才体量看,浙江当前的规模排在全国前列,国家“千人计划”数量居全国第四位,“企业千人”和“外专千人”连续5年全国第一,但国际顶尖人才依然是稀缺资源。即使在引以为傲的互联网领域,仍缺乏来自浙江的声音。

  抢占发展先机、实现弯道超车、争夺行业话语权,都需要有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拥有顶尖水平的人才作为支撑。从今年开始,具有全球号召力、影响力的大师级人才,在浙江将可以享受到“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按需配置支持资源的待遇,如国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等顶尖人才,今后可直接认定为省“千人计划”专家。

  提高人才视野“水平线”的同时,浙江对人才的“聚焦点”也更加精准。日前,围绕我省八大万亿产业、“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等,省人社厅发布了高层次人才项目推荐选拔重点产业领域引导目录。此次新政提出推行“人才+”行动,明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将主要用来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增材制造、科技金融等我省重点发展领域。

  好钢用在刀刃上,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的“引育用”应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集主导产业,这既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于有望成为高端人才的青年优秀人才,浙江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各类工程项目青年人才入选比例。今年我省将试点青年人才举荐制度,由知名企业家、权威专家直接推荐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纳入重点人才工程进行重点培育。

  古有伯乐相马,今有贤达举才。新时代的“举荐制”将在浙江焕发出别样活力。

  人尽其才

  灵活机制释放活力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一切引才育才举措的最终落脚点,翻开这份干货满满的新政,可以看到浙江渴望达到的理想用才“境界”。

  首先在机制方面,我省近期将出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省科学技术奖等人才奖励标准;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在部分高校探索试点产教融合;今后企业高层次人才可以到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开展授课讲学、课题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同时,新政还明确高校院所可以设立特设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受岗位总量、绩效工资等限制。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放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赋予高层次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对于一些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项目,我省将探索界定和规范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容错尺度,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机制活,则人才活。好的机制就像催化剂,能充分调动起人才创业创新积极性。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出这些新举措,是为了进一步给人才“松绑”,鼓励创新,让人才“名利双收”。

  高端人才最看重的是可以一展才华、施展抱负的大舞台。近年来杭州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首位就是最好的佐证。

  此次新政,浙江定下了数个重点要完成的“小目标”:到2022年,之江实验室要集聚2000人左右的科研人员,争创国家实验室;全省新引进20所国内外著名高校,新增建设10家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西湖大学10年内集聚300名全球优秀师资,办成“家门口的斯坦福”;到2022年,全省力争建成1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集聚科研院所和人才团队各100家、高层次人才达到10万名,新创建10家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

  最优生态

  优化服务静待花开

  满满的诚意,浓浓的暖意,新政发布后,在浙高端人才纷纷点赞。让他们尤为感动的除了实打实的政策礼遇,还有新政中有关“衣食住行”的小细节。

  比如孩子入学,新政明确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可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今年拟新建两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又比如高层次人才购买首套房可不受户籍限制,全省今年计划新建(新交付)1.9万套人才公寓;非在杭“两院”院士、省特级专家可办理车辆进杭通行证,在杭高层次人才车牌竞拍由用人单位给予上牌补贴;对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的平价信用贷款,在省股交中心设立国际人才板,为人才提供股权融资、上市辅导等服务。此外,我省还要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制度,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一对一”联系100名左右高端人才、100个左右人才项目。

  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4月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有与会者反映了部分高端人才在“衣食住行”上的实际需求,随后在全省“大学习、大走访、大抓落实”活动中,不少人才工作者也听到了类似的呼声。仅仅时隔一个多月,他们的愿望就得以实现。

  办好人才最关心的“关键小事”,让人才在浙江舒心生活、顺心工作是浙江人才政策不变的重点。

  新时代的人才竞争,关键是人才生态的竞争。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强省战略实施15年来,浙江人才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抓项目、抓工程到抓生态、抓环境的转变过程。在实践中,浙江深刻感受到,简单地靠资金补助、项目支持、土地供给,也许一时能吸引人才,但不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当前科技创新日益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科学研究无法精准安排技术路线图,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成功会“花落谁家”。党委、政府能做的,就是培育好人才生态环境,提供好人才服务,然后“静待花开”。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翻译”成人才熟知的那句话就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人才“大礼包” 满满含金量 2018-06-07 7484082 2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