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身处脂膏莫自润

  据《后汉书·孔奋传》记载:遭逢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及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做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姑臧的行政长官。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认为是富县。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当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孔奋力行廉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肥美富庶之地,脂膏自然充足。在常人眼中,似乎官居富饶之地,首先自己就应该很富。孔奋在河西为官,不随波逐流,坚持只拿薪俸,固守清贫,即使遭人讥笑,也不为所动,其节操令人景仰。

  从政为官,所处地域有富裕、贫瘠之分,所居岗位有肥、瘦之别。但不论何种岗位,都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平台,绝不是肥己自润的私地。那种认为只要谋得肥差,到了富饶之地,便可以发大财,就可以损公肥私,违纪违法,是权力观扭曲、错位的表现。只有身处脂膏不自润,身处肥地仍为公,才能保一地之清平,最终赢得百姓的称颂与爱戴。姑臧民众看到孔奋如此廉洁,非常感动,竟然“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曾被康熙皇帝誉为“江南第一清官”的张伯行任江苏巡抚,可谓肥差,但他一上任便发文禁止官员馈赠:“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离任时,百姓携物相送,他依旧一厘不取。有老者叹道:“公在任,只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

  这些古代的清官贤臣,身处脂膏不自润,一心只为民谋福。德音留一方,功业垂青史。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更应做“身处脂膏不自润”的典范。1949年,陈云同志奉命赴京主持中央财经工作,掌管共和国国库,应算是脂膏部门了,但他总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手中的权力,并指出,财经工作人员不但不能贪污,而且不能浪费,国家的物力财力一定要用得恰当。终其一生,积余也只有不足两万元的稿费。

  反观现实,确有少数党员干部觊觎于权力大、油水多的地域或部门,不惜违纪违法去搞脂膏自润、权力自肥那一套。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系列腐败窝案,也说明脂膏之地往往也是干部最容易摔倒的地方。如中石油原高管陶玉春涉案金额达3亿多元,400本卷宗一箩筐装不下。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副部长谷俊山涉案金额200多亿元,在其河南濮阳老家所谓的“将军府”中,其被查抄的财物装满四辆卡车。

  当官发财两条道。为官者不论身居何种岗位,都要将其视作干事创业的舞台,身处脂膏莫自润。在其位,谋其政。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守清廉,为百姓谋求实实在在的福祉,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身处脂膏莫自润 2018-06-05 7466648 2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