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创新合作 升级联动

文章导航

山呼海应十六载

山海携手绿色发展

  李兰英 于 山

  浩荡钱塘江,千里奔流入海,两岸发展谱写华章。

  山是钱塘江的源头,海是钱塘江的目的地,山海相连,都是浙江发展的热土。

  2002年,浙江省举全省之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发挥山海资源优势,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山”主要是指以浙西南山区、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则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八八战略”提出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浙江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境内群山环绕。

  杭州市、绍兴市结对衢州市,从此“山海协作”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三衢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02年8月,衢州成立衢州市山海协作工程领导小组,与杭州市、绍兴市政府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16年来,衢州扬起山海协作的巨帆,借着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东风,在探索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走出了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开放发展新路子。

  听,那是山与海的呼应。

山海协作,一首演绎16年的协奏曲

  钱江源头涓涓细流,杭州湾里大潮澎湃。

  “双向互动,合作共赢,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欠发达地区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各自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增强推进山海协作的动力。”这是2006年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会议提出的要求。

  16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浙西山区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

  16年来,“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两头”积极性,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实现互动发展;

  16年来,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从而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16年来,一批“高精尖”的项目从“海”那边来到“山”这边。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纷纷选择衢州、投资衢州。

  万向集团入主开化万向硅峰公司、中天集团新上有机硅项目建成投产、建橙有机硅被评为衢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已成为衢州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衢州由此获得“氟硅之都”的美誉。

  年年红、华友钴业、中财管道、健盛产业园、中浙高铁轴承、锦禾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山海协作项目,为衢州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飞耀纺织、建华化工、娃哈哈启力饮料等一大批龙头带动型产业项目相继落户衢州,进一步夯实了衢州产业发展的基础……

  跨过山海的阻隔,插上飞地的翅膀。2016年4月19日,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衢州海创园,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正式开园。这是省内第一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与阿里巴巴总部仅两百米距离,与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仅一街之隔。

  随着山海协作不断向纵深推进,衢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主动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通过跨区域建设创新平台,巧借“飞地”聚人才,探索借智发展、借梯登高的新路径。

  柯城科创园、绿海飞地也在海创园周边落地。截至目前,衢州海创园招商引资项目162个,加快汇聚各方资源,推动衢州发展。此外,衢州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租用核心区域6000余平方米厂房,建设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在北京、深圳建立了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园区、深圳创新园等创新“飞地”,这些,为衢州转型升级插上了创新发展翅膀。

山海互补,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山”与“海”共建产业园区,为合作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截至目前,衢州6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示范区)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58个,实际到位资金267亿元。

  2012年,全省创新启动山海协作产业园(示范区)建设,以共建产业平台为引擎,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升、城乡建设加快以及公共服务优化。柯城-余杭、衢江-鄞州、龙游-镇海、江山-柯桥、常山-慈溪等5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启动。

  柯城-余杭产业园建成“同创智谷”,同时在余杭建设柯城科创园,打造柯城人才引进和高新产业孵化“飞地”;衢江-鄞州产业园引进投资12亿元的中财管业,建成2万平方米的科创服务中心;龙游-镇海产业园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中浙高铁龙游高端轴承产业园项目;江山-柯桥产业园引进总投资逾10亿元的娃哈哈饮料食品项目,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欧派门业园;常山-慈溪产业园积极搭建科技研发平台,与中国农机院合作成立“收获机零部件研发中心”,次年获得“中国华东农机产业园”称号,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锦禾农机等科技龙头企业。2015年,衢州市又在全省率先建设“开化-桐乡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全省首个非工业协作示范区,拟建成集山水文化、根雕文化、茶文化等融合发展的特色平台。

  2006年7月,衢州分别与杭州、宁波两市签订《关于加强资源与产业合作协议书》《共建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协议书》,确定“十一五”期间衢州市通过代保基本农田、代建标准农田和代造耕地等方式,为杭州、宁波提供土地资源保障,杭州、宁波两市共为衢州市提供22.5亿元土地资源开发资金和6亿元山海协作项目配套资金,并各为衢州市引进总投资100亿元的产业性项目。

  “海”对“山”的资金援助从未中断。2016年,杭州、绍兴对衢州市的援建资金确定为500万元、300万元,杭州余杭、宁波鄞州、宁波镇海、宁波慈溪、绍兴柯桥分别给予衢州市各结对县150万元的资金援助,并以2016年的资金为基数,建立每年5%的增长机制,支持衢州市开展各类援建项目实施。

  “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山海协作新农村建设等援建项目相继实施。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衢州社会事业和群众增收合作项目共到位资金10262万元。道路修建、村庄整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等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战略转型,杭衢携手齐发力

  杭衢高铁建成后,将实现杭衢同城化一体化。衢州提出深化杭衢战略合作、借智借力发展、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设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肯定,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响应与支持。

  杭衢两市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市级相关部门展开多轮磋商,达成全面共识,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两地合作。2017年3月22日,杭衢签署两市山海协作“1+4”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六园二路”(海创园、区中园、教育园、健康园、运动园、后花园,杭衢高铁、杭淳开高速)合作新模式。

  杭衢双方持续共同努力,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战略合作拓展到“1+33”,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经济发展方面,衢州海创园二期地块成功落地,在衢建设杭州“飞地”事宜已在对接(包括“区中园”、科创金融转化基地、滨江高新区衢州分园区等项目建设);科教文卫方面,杭衢两地举办首届“衢时代”杯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合作完成纪录片《最后的奉祀官——孔祥楷》等系列影片拍摄,推动10所院校机构间的合作,促成两市8家医院达成合作等等;旅游发展方面,杭衢合作开通“杭衢旅游直通车”,2017年共开通107趟次大巴,运送旅客达5574人;衢州市与杭州市水上运动中心、杭州棋院等机构达成合作;衢州市体育局与杭州市水上运动中心等合作举办2017年第三届中国滑水巡回大奖赛(衢州站)等多项活动赛事。

  杭衢山海协作战略升级,两地合作方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从最初以产业帮扶、园区共建、新农村建设为主的简单“输血”,转变为以“六园”合作、“二路”共建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造血”,为衢州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站在新征程的战略起点上,衢州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全面融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以衢州市委“1433”战略体系引领衢州发展新未来。按照浙江省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一重点三转变一加强”(一重点:以创新合作为重点;三转变:从单向扶贫输血向双向合作造血转变、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从以往市县分散单独协作向市域一体对口协作转变;一加强:加强考核),引领山海协作全方位升级,全力助推“山”与“海”高质量发展。


浙江日报 创新合作 升级联动 00017 山呼海应十六载 2018-05-29 浙江日报2018-05-2900008;浙江日报2018-05-2900005;浙江日报2018-05-2900006;浙江日报2018-05-2900007;浙江日报2018-05-2900010 2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