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诗画丽水 山海筑梦

——丽水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诗画丽水 山海筑梦

  ——丽水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一面是山,一面是海。大山巍巍,大海泱泱。它们跨越空间距离紧密相连,共同谱写出山海协作的新篇章。“八八战略”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惑,给出了独具浙江特色的解决方案——实施山海协作工程。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因水得名,因水而美。丽水生态环境优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一个好汉三个帮,百公里外,宁波、嘉兴、湖州与丽水深情相拥,在产业、农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同频共振,共建共赢。借力山海协作工程,丽水在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续写出发展新篇章。

  去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丽水市不断深化工作举措,积极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作组长的丽水市深化山海协作领导小组,并先后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赴结对市学习考察,签订深化山海协作框架协议,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对接活动。从去年1月起到目前新签订山海协作产业项目236个,合同资金441.5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3个,合同资金333.8亿元,5亿元以上项目13个,合同资金257.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212.7亿元。同时,丽水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支持,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5~2017三年间,共争取到山海协作项目45个和参与西部大开发项目10个,共获得专项贴息(补助)资金1680万元。

  弹指一挥间,人间现传奇。波澜壮阔的“山”呼“海”应,结出了累累硕果。

  多年来,宁波与丽水的山海协作在多领域不断推进。自2004年两地职高建立起浙江首家“山海协作”劳务实训基地,建成数控、机械电子、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等多个实训中心,10多年来,该基地每年向宁波、嘉兴等地输送毕业生千余人,不仅解决了山区学子的就业问题,也满足了发达地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多年来,嘉兴与丽水的山海协作在多方面动能十足。例如两地开展全面“消薄”合作,通过丽水市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项目“飞地”落户嘉兴,探索出一个山海协作跨市“消薄”的新模式。

  多年来,湖州与丽水的山海协作在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德清县帮助缙云搭建线上农产品营销平台的同时,两地在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进行了深度合作共谋发展。

  眼下,丽水的生态环境优势日益凸显,区位交通条件不断优化,正迎来绿色发展“蝶变期”。

  山海同脉,共谋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丽水后发赶超,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重要关头,更激荡起丽水自力更生、奋发向上、打造新时代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高水平谱写乡村振兴篇章的壮志豪情!

山海同脉 “飞地”崛起 开辟“消薄”新格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直以来,丽水积极探索推进“飞地”经济建设,谋划与三个结对市共同推进人才、科技、产业孵化+“飞地”模式,为丽水经济发展提供产业、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目前,平湖市与龙泉市、嘉善县与庆元县、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庆元县、景宁县与温岭市已分别签订“飞地”共建协议。下一步,丽水各县(市、区)将加快已开工项目建设,加快已签约项目落地,加快对接意向项目,努力实现“飞地消薄园区”全覆盖。此外,宁波市与丽水市本级也将开展“飞地”创业园共建。

  值得一提的是,“山”与“海”的深度联动,“意外”开辟出一条“消薄”新路径。

  2个月前,全省首个跨县域“飞地抱团”项目——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项目在平湖开工奠基。青田15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带着300亩土地指标和1.95亿元首期项目建设资金,在平湖的热门区块、国家级平台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德国产业园建设“飞地”产业园。项目建成后,通过产业园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帮助青田156个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预计每年可为青田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近2000万元。

  “消薄”的关键在增收,增收的关键靠经营。平湖青田“消薄”合作之初,就达成共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加农村经营性收入的合作共识,以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项目为纽带和平台,把平湖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劲、产业配套成熟,但发展空间、土地指标等资源要素紧缺矛盾突出,与青田县自然禀赋优越、资源要素充足,但区域位置、经济结构尚不理想的情况统筹整合起来,使青田县获得更丰厚集体经济发展收益的机遇,平湖市获得补足用地指标短板拓展发展空间的良机,实现并非单方输出,而是合作共赢的局面。

  此外,强弱结对、弱弱联合是“消薄”的管用一招。青田县组织156个村集体抱团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公司,推动形成了两地发力、百村组团办大事的格局。另外,两地创新推出项目建设“三供三保”机制,由青田县供土地指标、供钱投资、供人管理,平湖市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推动项目落地落实。为化解“远水难解近渴”的矛盾,根据协议约定,采取包租固定回报和基金扶持的方式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快速收益、长期收益。接下来,双方还将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加快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

  化“短板”为“样板”,变“输血”为“造血”,“飞地”项目探索山海协作新模式,意义非凡。

山呼海应 产业园建设 力促多方合作共赢

  推进山海协作共建平台建设,是丽水山海协作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丽水按照“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招商、共享税收”原则,继续推进莲都—义乌、龙泉—萧山、遂昌—诸暨、松阳—余姚4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创建,截至2017年底,4个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累计落实土地指标并启动开发面积17.1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01个,总共获得省财政产业园建设专项资金补助4.51亿元,获得结对县(市、区)注册资金4.25亿元,4个工业产业园大平台、大空间初步呈现。

  另一方面,自2017年以来,丽水积极对接推进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共建。青田与平湖、庆元与嘉善、云和与北仑、缙云与富阳、景宁与温岭5个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于2017年6月份签订共建协议,并通过省联审联评,实现了丽水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全覆盖,目前各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特别是今年5月各结对地区派出的挂职干部到位以来,产业园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快。

  此外,丽水各地积极创新推进园区平台,源源不断激发内生活力。如景宁与上虞将共建生态工业民族产业园,遂昌与南湖将共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

  一座座山海协作产业园的快速奔跑、蓄势待发,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不仅增强了县域经济的“造血”功能,更为双方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时光倒流回半年前,在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高溪低丘缓坡区块,伴随着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正式开工。这个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860亩,总建筑面积约49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5亿元人民币。未来,一座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绿色健康制造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集智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智慧园区管理及生产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生态产业新城将横空出世。这座5万人到6万人左右的工业小镇,总产值将超100亿元,年亩均税收将达到10万元,年税收总额预计超过3亿元。届时,莲都生态工业也将会实现量和质的双重飞跃,成为莲都“制造2025”的强大“推进器”。

  “我确实看好丽水生态工业的发展前景,经过之前的考察,让我感受到这里的政府很负责任,企业不只需要入驻,更需要得到发展。我们规划把上海的总部迁移到丽水来。”一位入园企业代表说出心底的肺腑之言。目前,小镇已经有20多家入园企业,有100多家企业已经正式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

  就在距离万洋低碳智造小镇几公里外的碧湖郎奇村,总投资35亿元的郎奇—白桥养生养老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不久之后,一座以养生养老为主题的旅游康养小镇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作为成功引进这两大项目的“功臣”——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是浙江省首批山海协作产业园之一,由莲都区和义乌市合作共建。经过5年的开发与建设,成绩亮眼。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已完成开发面积3.7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5亿元。园区共引进企业35家,实现合同引资78.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已投产企业16家,2017年度产业园工业总产值3亿元,税收达900万元。

山海牵手 民富心安

全方位协作再升级

  山海协作工程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力。2017年,丽水共签订群众增收和社会事业项目154个,获得援建资金3738万元,助推丽水农民增收和社会事业发展。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等6个新农村在去年就获得援建资金300多万元,不仅完成了美丽乡村亮化、广场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完善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丰富了农村旅游文化夜生活,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海”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年来,丽水立足良好的生态禀赋,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依托山海协作平台,众多农产品品牌得以打响。覆盖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生态农业区域品牌——“丽水山耕”就是其中之一。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丽水农产品的硬性支撑。去年底,在湖州市德清县的诚信农产品展销超市里,来自丽水市缙云县的发糕、糍粑等农特产品被摆上柜台,不过寥寥数日,累计销售额已超10万元。德清帮助缙云搭建线上农产品营销平台的同时,两地在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也进行深度合作共谋发展。

  窥一斑而见全豹。不仅湖州,来自经济较强地区的各种助农增收行动也在积极推进,如萧山龙泉两地联手以“订单种植、农超对接”方式帮助龙泉100多位农户拓宽高山蔬菜销售渠道、共建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500亩“高山蔬菜设施农业基地”、龙泉市28家茶叶经销商入驻萧山供销茶叶市场等。

  一系列山海协作项目的接连落地,不仅让青山更青、碧海更蓝,也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此外,在教育领域,丽水与多地之间频繁互动。湖州以“就业、教育、人才”为重点领域,推动当地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提升,对当地农村带头人以及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丽水与宁波、嘉兴等地教育部门约定原则上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教育考察交流互访活动,共同商讨教育发展和教育交流合作;建立对口处室专题交流机制,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双方教育更好发展;鼓励、支持所辖县(市、区)教育局、学校之间开展交流合作。2017年,萧山、余姚、诸暨等经济较强县区纷纷为丽水山区县开展教师培训、“师徒结对”、援助教育基础设施、选派优秀教师来丽支教等活动,助力丽水教育事业发展。

  从最初的以简单“输血”、产业帮扶为主,到后来的多点合作、连点成片,再到今天的全方位、立体化合作,丽水与多地之间的山海协作正在逐步升级、不断优化。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2017年,丽水交通(公路水运站场)年度累计完成投资46.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2.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高速公路项目研究,争取重大项目如金松(遂)龙高速公路项目进入上级规划。

  2017年11月18日,丽水无水港至宁波港的海铁联运通道顺利打通,首个专柜也顺利从丽水火车站发出。这标志着丽水在物流大通道建设方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丽水在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又取得实质性成果。

  时隔半年,就在几天前,丽水与宁波再度深化合作,双方签订《推进丽水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在合作期内,丽水无水港将利用宁波舟山港港口优势,拓展物流合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业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议,为丽水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丽水货物进出宁波舟山港的“绿色通道”。

  为了加大区域合作、实现借力发展,在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过程中,丽水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推进跨区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在巩固与省内发达地区协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闽浙赣九方经济区等区域协作,全面提高丽水对外开放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海传奇”正在丽水精彩上演,秉持着浙江精神,丽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画卷正铺陈着色,渐入佳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诗画丽水 山海筑梦 2018-05-29 浙江日报2018-05-2900004;浙江日报2018-05-2900007;浙江日报2018-05-2900009;浙江日报2018-05-2900016;浙江日报2018-05-2900012 2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