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的文化和传统铸就一地人的个性和品格。
我们在“老杨调解室”遇到杨光照,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从诸暨市区出发,坐公交车再转城乡公交需要一个半小时多到枫桥,每天他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是3个小时,而他已经年近七旬,依旧乐此不疲忙碌在民间调解的第一线。
我们在美丽田园杜黄新村遇到村支书王海军,他把自己的创业公司甩手丢给了合伙人,而自己则埋头在杜黄新村的乡村振兴事业上。他说,当干部的就应该像一把伞,只有你为老百姓遮风挡雨,老百姓才会在心里把你举高。
我们在新店湾村的科地原乡谷遇见了科地资本董事长陈刚,项目属于枫桥乡贤的回归项目。有感于枫桥这几年以“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和“保护与利用并重”“文化和旅游并进”的转型发展,陈刚决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这个项目,凝结了一个游子对家乡浓郁的乡愁和情怀。
“枫桥经验”不是悬之高阁的,它更是落地的、生动的、活态的,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影响和改变了很多枫桥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果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积淀,枫桥人耕读传家、急公好义的传统孕育和滋养了“枫桥经验”,那么“枫桥经验”之所以长盛不衰,则是因为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正是因为枫桥当地的干部群众重视人本身的价值、尊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才造就了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创新始终都是“枫桥经验”的活力之本、力量之源。坚持“枫桥经验”与枫桥经济两轮驱动,同步发展,同步创新,让振兴枫桥有了明确的路径。由镇到城,由传统到新兴、由粗放到精致,枫桥正着力打造产业之城、文旅之城、和美之城、先锋之城。着力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愿意为“今天的浙江”“明天的中国”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