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不拘一格评人才

——解读我省2018年度职称改革

  初级、中级、副高、正高……小小一本证上的职称,不是简单的“代号”,而是衡量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更与个人收入、福利等直接挂钩。但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现象却让很多人的职称晋升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近日,省人力社保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度职称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今年我省将重点推进卫生、自然科学研究等8个重点领域的职称评审改革。职称改革怎么改?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

  下放评审权力

  用人单位有了话语权

  《通知》明确,推进卫生、自然科学研究、工程、高校、中小学、宣传、文化、农业技术等8个领域的职称评审改革。

  为什么率先将这些领域作为改革重点?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7年底,我省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已达530多万人,而这8个重点领域超过300多万人,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如果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将对浙江推进“四个强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主要改什么?翻开这份言简意赅的《通知》,“下放评审权”无疑是一个高频词。比如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把“高校其他辅助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评审权下放给高校本身,加强高校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统一性。

  职称评定,评聘“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评审模式固化、标准缺乏灵活性等情况。林晓是一所省属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审下放后,副高职称的她被破格评为正高职称,相比过去至少提前了1年多。“现在的考核更加全方位,不再以单纯的教学年龄来限制了,而是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和教学业绩。”她希望更多人能和她一样享受改革的红利。

  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的单位今后可以按照管理权限自主评审,用人主体话语权更大。而对一些专业技术性强的行业,今后将进一步推行社会化评价。

  作为省人力社保厅推进职称改革的试点地区,宁波北仑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塑机行业探索出一条“请行业定职称,让企业拿标准,靠业绩来说话”评审机制,为企业选拔出了一大批合“胃口”的人才。

  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来评工程师职称,标准是政府主导定的,人是企业用的,由于企业和市场变化迅速,原有评审模式跟不上实际用人需求,导致评价与使用有时出现脱节,评出来的人企业用不上,企业想用的人评不上。此次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

  完善评审标准

  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

  53岁的陈青松是义乌一所乡镇卫生院的主治医生,医龄超过30年,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可手里只有一张中医大专文凭,副高职称曾一度让他可望而不可及。“评副高,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还要考英语和计算机,我都这把年纪了,计算机还能学一些,可英语真不行,况且平时工作几乎用不到英语。”他说。

  陈青松的烦恼折射出过去的职称评审标准不够科学,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对不同系列、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大致一样的评价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

  《通知》明确,今后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突出业绩和能力导向,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荣誉奖项等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科学设置,探索建立指标更多元、考核更刚性的量化评价体系。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省人力社保厅就已不再组织统一的职称外语考试,各地也纷纷出台职称改革新政。例如,衢州不再将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中级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把专利、标准、新产品开发、技改成果等纳入到工业企业专技人员的评价指标。根据《通知》要求,今年我省将在塑料机械、海港工程、蓄电池工程、爆破专业实施新的量化标准和评审方式,在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下,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承接评审组织工作,实现业内评价。

  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深耕专业,不必为了职称评审在填表、写材料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审标准改革就是要“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

  此外,《通知》还要求建立特别优秀人才的破格和越级晋升制度。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急需等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随到随评的方式进行评定。对于“特殊”人才,如入选“千人计划”、援藏、援疆、援青、援外人员等,《通知》明确只要符合相应条件的,就可以确认相应的高级职称。

  打破“天花板”

  11类职称新设正高级

  今后如果听到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舞台技师、正高级引航员等职称时,不必惊讶,《通知》明确了我省原未设置正高级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技工院校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工艺美术、艺术、实验技术、船舶、民用航空飞行等11个职称系列,均设到正高级。

  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说,“升级”的目的在于打破职称的“天花板”,畅通各个层次、各个系列的人的职业发展的通道,激发人才内在的创新、创造活力,激发保护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层级设置是推动职称制度的“纵向改革”,而专业设置则是推动“横向改革”。

  “‘玩’游戏也能评职称了?”蒋吉磊是杭州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网游设计师,《通知》里的一段话让他眼前一亮:文化领域,将完善文化艺术人才评价条件,探索出台动漫、游戏等非公有制文化人才职称评价办法。

  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说,旧的职称制度沿用了30年,一些内容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职称专业要优化。对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特点的,今后要增加评审专业。比如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我省的发展,将会集聚大量人才和企业,职称专业设置必须紧跟时代需求,提供人才评价服务。

  设想很美好,不过改革还需一步步走。比如一向被大众视作“创意”“自由”的文化艺术领域如何引入衡量高下的机制,职称又由谁来评?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管怎样,我省正在推进的职称改革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才期盼,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拘一格评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让专业技术人员轻装上阵、施展才华,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浙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不拘一格评人才 2018-05-24 7339514 2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