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专版

象山 人才引领 渔家傲里说丰年

  象山 人才引领 渔家傲里说丰年

  应 磊 俞 莉 陈光曙

  在山区领略雄奇,去田园感受宁静,到渔村看海饕餮,游客在象山能体验到各具特色的乡村韵味。人才回归乡村,革新理念和模式,挖掘海洋文化,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新时代,象山正乘势而上,以乡村振兴人才为支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象山蟹钳港畔的茅洋乡花墙村鲜花烂漫,海鸟翩飞。

  晴好天气的清晨,一轮红日从远处海平面渐渐升起,朝霞满天。小村民宿的露台上,站满了远眺的游客,他们不断按下快门键,记录这绚烂的画面。

  顾国建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叫做“渔家小筑”的民宿。两年间,他从一个四处谋生的油漆匠人转身成为民宿小老板,尽管12间客房26个床位让他很忙碌,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他算了一笔账,每个床位价格200元左右,包含一日三餐,民宿一年能有十五六万元收入。

  在花墙村,这里的民宿经营户会很自豪地告诉你,几乎每一家民宿都是海景房。在民宿听潮看海,体验“赶小海”,吃一顿海鲜大餐,这是游客来花墙村的标配。上海退休教师王定康已经第五次来到这个村,每一次都会住上个把星期。“环境好,景色美,海鲜又丰富,在这里休养再好不过了”,在上海,他几乎成为小村的代言人,每一次都会带来许多亲朋好友。

  前些年,不少村民在沿海一带搭建违法建筑,村里环境较差。虽然有鲜活美味的小海鲜,但游客进村就皱眉,乡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

  在梳理式改造中,花墙村拆除沿海违建,打造具有文艺范儿的“听海长廊”;村内的“一户多宅”,平整重建成花草茂密的生态湿地……现在,渔家客栈听海观潮,农家乐里品尝海鲜,花墙村已成为渔家文化的体验地之一。

  口口相传,让花墙村名声在外,该村党支部书记叶来定介绍,村里如今有36家民宿,680多张床位,近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着民宿相关工作。

  “通过全域景区化打造美丽乡村,如今象山不仅有‘渔家傲’,还有‘田园诗和山水画’。”象山县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三改一拆”对危旧房梳理式改造,“五水共治”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象山的136个示范村,村村是风景、个个有特色。

  集聚人气和人才,才能使乡村火起来、热起来。乡间蕴含的澎湃动力,也吸引着更多人才重回农村投身火热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中。象山县委负责人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打通城乡居民双向流通渠道,让更多人才回到乡村扎根乡土,带来新理念、新思路,带领农民打破认识的天花板。”

  象山的美丽风景正在变成美丽经济。看中象山独特的生态禀赋,众多像乡伴文旅、西坡等高端民宿品牌与背后的资本、人才纷纷进入。这启发了当地村民。在竹海环绕、环境清幽的西周镇尖坑村,由村民自筹资金建设的6700多平方米的精品民宿项目,正在一寸寸往上建。在外来设计师的帮助下,这个以“家在园中”为设计理念、采用简约中式风格带有阳台院子的新民居,成了村民们新年最美好的愿景。可以预见的是,不仅他们自己可入住这“世外桃源”,还可以对外营业,与所有的旅居者一起分享返璞归真的生活。

  乡村振兴,更是要带动乡村文化的复苏提升。在农村,传统记忆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古典建筑。象山精心修复有文保价值的建筑,还将拆旧留下的木料和石板,设计制作成了村内的石板路或转角口的村景小品,既保留村庄原有风貌,又增添古韵风情。要让这些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记忆恢复,艺术工作者的功劳功不可没。

  经历岁月的沧桑,有着700多年建村史的墙头镇溪里方村蕴藏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去年11月25日下午,古色古香的明清恭房迎来了“海丝之路,潮起象山”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入驻开幕。得益于当地历史文化沉淀,也得益于外来艺术家的指点,溪里方村美术馆由此开馆,从此这古老山村不仅洋溢着明清古韵,还有了展示艺术和生活、美学和环境等时空交错的平台。

  象山还邀请专家学者,在全省率先编制县级村民建房指导手册,为村民量身定制既体现象山民居建筑特色和人文底蕴、又经济实用的“象派民居”。

  东陈乡东湾村正在进行整村改造,村民自主建设,样式来自于《建房指导手册》。这种接地气的方案受到居民的欢迎,“居住功能现代化,房子古朴传统,我们农民要点赞”。

  一个个美丽设计源自于一个个规划的引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要求,象山在全省率先出台《象山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完善《象山县村庄布局规划》等6项规划,在保留各村现有地理人文风貌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县域特色精品线路,统筹实施全域景区化,加快打造美丽乡村。依托象山特有的山水脉络和山、海、岛、礁、滩涂、田园等独特风光,引导各地发扬并提升传统建筑特色,让乡村融入大自然,提升村民幸福感。

  石浦镇东门渔村,将古老的海洋文化遗存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保护,形成由镇政府主抓、县级部门协同配合、村级班子具体负责的推进机制,以海滨渔村的独特地理自然环境、传统古村落等资源为依托,凭借民俗风情、特色海产品、海边步道观光、岛屿旅游等生产经营形态和附属服务设施平台,将渔村的各个“渔元素”发挥到极致。

  在象山县委主要负责人看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要求,只有把农村产业搞活了、搞强了,农村才有活力、农民才有奔头、美丽乡村建设才有源头活水。而要做到这些,人才必不可少。

  在象山大徐镇海口村,一家叫做“海米木木”的亲子庄园别具一格。胡缘媛是庄园的负责人,她的丈夫出生在海口村,在上海从事建材生意。这对80后夫妻看到家乡的前景,决定回乡创业。胡缘媛说,亲子体验式服务是一个市场广阔、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因此将庄园定位为亲子主题,主打家庭周末假日游,所有服务产品及配套设施均围绕亲子主题。

  这座童话般的庄园几乎成为海口村的地标。很难想象的是,在成为亲子庄园之前,这里是一个废弃的养猪场。庄园一期占地面积12亩,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8栋别墅和游乐设施。“每幢别墅都有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童话主题,让游客在这里能够感受精致的生活,”胡缘媛说,阳台面朝大海,还能看到绝佳的日落风情。

  通过多样化营销,海米木木亲子庄园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开业2个月来已接待各地游客2500人次,销售额近100万元。庄园的不断发展,也让海口村及周边村民嗅到了商机,将自家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在海口村初步形成消费层次的互补。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4 象山 人才引领 渔家傲里说丰年 2018-05-24 浙江日报2018-05-2400003;浙江日报2018-05-2400006;浙江日报2018-05-2400008 2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