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茶家

浙江:一片叶子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浙江:一片叶子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虞建萍

  作为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浙江,在中国茶产业的版图上独具地位。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优势明显的茶产业、流通全球的茶市场,让人举凡提到“浙”杯茶,莫不是满口称赞。

  多年来,我省上下合力打造茶叶强省,大力发展名优茶产业,在生态茶园建设、茶科技支撑、茶品牌打造、茶文化弘扬等方面重点发力,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浙江共有茶园面积近300万亩。去年,全省茶叶产量17.9万吨,产值17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出口茶叶16.29万吨,占全国出口量(35.5万吨)的45.87%,继续稳居全国首位。以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为代表的浙江绿茶品牌产品遍布全国,以珠茶、眉茶、蒸青茶为主的浙江绿茶,远销6大洲8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出口量与出口额均列全国首位。新时期,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浙江茶产业正高唱乡村振兴曲,走在全国产业发展前列……

建设生态茶园 发展高效农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浙江来说尤为如此。面对有限资源的约束,浙江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生态发展的新高度,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变革上推进绿色发展。金华武义县,茶园地处山区,工业化程度低、污染少,开发生态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有关部门提出“抓好名优茶,积极开发有机茶,普及无公害茶”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坚持,生态绿色发展道路给当地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和经济收益,该县茶叶产值从1999年的8500万元发展到2016年的8.15亿元,成果可见一斑。此后,武义县被评为“中国有机茶之乡”,生态有机茶生产走在全国前列,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在淳安千岛湖茶区,该县建设生态茶园的势头也强劲,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茶园的统防统治工作,为建设生态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支撑。目前,淳安县已经拿下全国有机认证示范区、浙江生态循环建设示范区等称号。同时推进的还有该县鸠坑乡有机茶叶小镇建设项目,绿色发展的模式清晰可见。

  “十三五”时期,我省提出“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的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构建茶生态、茶产业、茶经济等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体系。2013年启动的全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通过有序组织、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授牌鼓励、示范推广等措施,全省128家“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省级标准化名茶厂正有效带动全省名优茶加工升级。截至2017年底,浙江创建标准茶园55.6万亩,3626家初制茶厂实现标准化升级。

  不仅如此,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浙江的茶产业的亩产效益也始终领跑全国。据统计,2017年,我省茶园平均亩产值达6380元,省内还涌现出了一批像武义、新昌、余杭等亩产值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安吉、松阳的茶叶亩均产值甚至已超万元。

  主打生态有机牌、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坚持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措施,成为浙江茶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拓展全产业链 助推“六茶共舞”

  在浙江,茶产业的发展早已经从“生产发展”向“产业兴旺”转变。如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体系,走全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已经成为浙江激活茶经济的新利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正在浙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西南产茶县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里浓缩了当地茶叶产业链的全部内容。旅客到景区,不仅可以买到松阳本地好茶,还能寻一处“绿茶”餐厅品尝绿茶面条、茶叶火腿、抹茶蛋糕等含茶美食,更能在景区体验骑行、采摘、主题民宿等旅游内容。从卖茶叶到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再到卖风景,从一产产值14.1亿元,到综合产值近105亿元,松阳茶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正是浙江茶产业延长产业链的缩影。在杭州,集茶叶、旅游、文创、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集聚区和极具茶文化竞争力的西湖龙坞茶镇正在展示魅力与活力。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绍兴富盛抹茶小镇、淳安鸠坑有机茶镇等一批茶业小镇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今年年初,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石角九龙山麓,一座集安吉白茶生产、茶科技研发、茶技术推广、茶品牌展示、茶文化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博园正式开园,未来这里将成为安吉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示范区。德清县在莫干山茶旅消费带动下,“莫干黄芽”年销售额从不足400万元增加到2200多万元。2017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7.25%……茶旅线路、茶庄园、茶博园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多业态融合发展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活力。

  全产业链高速协调发展的同时,浙江提出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龙井茶品牌一直以来是浙江好茶品牌的领头羊,近年来,有关部门以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为目标,通过浙江绿茶博览会中的龙井茶专项推广、炒制技艺展示与消费者品尝、咨询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一同推进的还有龙井茶证明商标的管理工作,随着品牌管理的不断升级,龙井茶证明商标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全省龙井茶产量2.5万吨、产值45亿元,龙井茶证明商标许可使用企业350余家,近千家专卖店遍布全国。西湖龙井茶、大佛龙井茶、越乡龙井茶、千岛湖龙井茶等龙井茶旗下子品牌齐头并进,形成了龙井茶品牌集群。除龙井茶品牌之外,安吉白茶、丽水香茶、武阳春雨等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异、市场认可的区域优势品牌也齐头并进,品牌打造工作成效显著。

  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以弘扬和传承茶叶工匠精神的风潮正在席卷浙江。绍兴嵊州在龙井茶加工领域一直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这跟当地注重茶农技能培训息息相关。连年举办的越乡龙井炒制大赛,不仅激发了茶农炒制热情,还提高了绍兴乃至浙江全省的龙井茶加工工艺。2008年开始,新昌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延续至今已有十余届。今年4月,茶王大赛持续升温,奖金提至5万元,众多炒茶高手纷至沓来。从比赛结果来看,选手得分比较接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茶叶炒制高手的集群正在不断扩大,炒茶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种以炒制竞技来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承,来实现产业品牌不断提升的方式,也是浙江实现传统产业良性循环的有效方式。

做精品牌茶事 文化引领产业

  文化兴,产业兴。一直以来,浙江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一个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浙江茶文化,将成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

  而今,茶饮之风愈演愈浓,全民饮茶之风从西子湖畔吹向全国。浙江作为“全民饮茶日”倡议的起源,已经通过立法实践对茶文化的传承。杭州、湖州、绍兴等地均将每年的4月20日确立为全民饮茶日,饮茶已经成为浙江人的“新民俗”。在“第十届全民饮茶日”上,“十大名茶”推荐展示、炒茶技艺现场展示、健康茶会、禅茶表演及赠饮等多种形式,将现场茶文化氛围推向高潮。

  “茶博会将以多种形式展示中国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质的产品,为茶企业搭建行业交流、资源整合的平台,不断提升中国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人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现场深刻阐述了举办重大茶事活动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多重意义。

  多年来浙江在举办茶事活动、走出去推介浙江好茶和茶文化的实践同样成为可以复制的全国产业样板。自2006年起,浙江持续打造浙江绿茶博览会,立足“浙江绿茶”品牌推介,全面拓展国内外市场与促进营销联盟构建,让更广区域、更多消费者深入了解浙江绿茶和茶文化。一直以来,该茶博会都由浙江省农业厅统一组织茶企参与,并对产品和展馆进行整体形象设计与特装。同时,通过茶文化专场及现场茶艺茶道表演专区,充分展现浙江绿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截至目前,浙江绿茶博览会已先后在北京、宁波、杭州、沈阳、西安、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西宁等城市连续举办11届,累积参观市民超35万人次。十载磨砺,浙江绿茶博览会已经有效实现了浙江绿茶在举办区域的品牌落地,浙江绿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媒体、茶商的关注,让浙江赢得了“中国绿茶数浙江”的美誉。

  中国国际茶博会永久落户浙江杭州,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超大规模展会也给浙江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交流带来更多可能。

  作为全国绿茶大省,浙江凭借着对茶产业的综合扶持与创新,闯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在品牌、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新时期,传统产业大省如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打造全国茶产业强省?未来五年,浙江茶产业将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继续充分发挥茶产业资源与传统优势,强化品牌整合、全产业链、茶业强镇、科研开发、机器换人、文化兴茶、营销体系建设,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预计到2022年,全省将打造成1000亿元的茶业全产业链,“泡”一壶“千亿”好茶。

  为期5天的茶博会即将启幕,以茶之名,让我们相约浙江杭州,共赴盛会!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农业厅提供)


浙江日报 茶家 00006 浙江:一片叶子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2018-05-17 浙江日报2018-05-1700020;浙江日报2018-05-1700022;浙江日报2018-05-1700026;浙江日报2018-05-1700024;浙江日报2018-05-1700021;浙江日报2018-05-1700034 2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