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第三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传递的信号——

设计之美嫁接产业之花

  5月8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在杭揭晓。

  作为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学院奖,DIA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今年大奖的参赛作品高达7721件,数量井喷,含金量颇高、国际范十足。DIA如磁石般吸引着全球设计资源向浙江汇聚,学术、产业、资本、渠道相互赋能,以设计推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对参加DIA的设计师来说,大奖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新商业传奇的开始。

  “大国重器”斩获大奖

  8日晚,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两项最高奖“金智奖”揭晓: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泊车AGV”、中车株机公司的“新一代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斩获百万大奖。

  “泊车AGV”,是以解决停车难社会痛点为初衷的泊车机器人系统,依托海康威视多年来的视音频、成像采集与核心算法等领域的技术沉淀,提升停车场空间利用率、停取车效率。“在相同空间条件下,车位数量比传统库位增加30%至50%,能耗节省60%至80%。”设计师薛兰介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专用停车场上,已经用上了这套“泊车AGV”系统。

  中车株机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设计总监高楠介绍:“新一代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具有更智能、更舒适、更灵活、更经济等特点。”目前样车已经试制完成,相应的实验认证工作完成后,将广泛应用于国内铁路网,下一步将向东南亚市场及欧洲市场推广。

  在前一天的专家评审环节,7位国内外专家都提到了这两件作品。与大部分国际工业设计大奖注重外观的设计理念截然不同,这次评奖中,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大国重器”站上了设计界的制高点。这种变化,恰巧印证了此前国内工业设计界的大声疾呼:当前我们需要的工业设计,应该上联技术创新、下接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信息经济高地,浙江为创客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新场景和可能性,加上新制造线上反哺线下的趋势,传统制造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越发需要工业设计。三届DIA都要求所有参赛作品不能只有概念,必须要有实物参赛,并且强调社会贡献度和行业示范性,最终着眼点始终在以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上。

  设计产业化迈出大步

  本届大奖第一次设立的两项专项奖和三场产业对接会,更让DIA从设计大奖向设计产业化平台,迈出了一大步。

  两个专项奖,可以说是今年DIA最可圈可点的探索。“设计义乌”,关注的是新型商业模式下的原创品牌战略与产品创新,帮助义乌小商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自主品牌形象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设计先临”,聚焦3D打印这个工业4.0时代最具前景的制造技术之一,鼓励实现3D打印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突破。

  一个立足浙江区域经济、一个推动我省高新产业,都意在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浙江智造”提供最广泛的全球资源和价值链接,为浙江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注入新动能。

  再看产业对接会。“我是来寻找合作伙伴的。”8日的一场产业对接会上,来自日本PADDOCK株式会社的冈本千绘女士,递给记者一份参赛产品的中文宣传册,这是一种可以降落到地面的卡车货物架。冈本千绘告诉记者:“产品入围大奖TOP100。我们来参赛,是想通过大奖在中国找到制造和销售该产品的企业。”DIA组委会主席宋建明谈起海外寻访好设计的经历时也感叹,当国外设计师们听到DIA“从设计大奖到设计产业化”的设计生态时,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本届DIA参赛作品46%有产业化的需求。事实上,给参赛作品与产业当“媒人”,是历届DIA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悉,前两届获奖作品均在市场上快速发展。面对今年高涨的产业化需求,DIA在“金智造创新周”期间,接连举办了三场“国际设计与产业对接会”,积极撮合设计与产业接洽。对接会负责人、中国美院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范育芳告诉记者,报名的设计企业有40余家,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境外,但从现场看,设计界对产业转化的热情普遍高涨。

  “评奖不是最终目的,设计作品最终需要进入产业,并接受市场的检验。我们要利用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汇聚的优秀作品,借助浙江制造产业集群的优势,联动设计、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推动设计作品的产业化,让艺术、科技、商业融合互动,形成创意财富与未来的实体加速器,让相关产业服务在浙江落地生根。”省经信委副主任马锦跃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设计之美嫁接产业之花 2018-05-09 7211791 2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