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匠心传承 技行天下

以“农”为特色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以“农”为特色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杨斌英 吕 富

  把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送到埭溪驾云山庄,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地方产业挂牌湖州美妆学院,多方共建助力美妆小镇发展;保护中草药资源,参与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对首批100多种中草药集中化迁植并挂牌“药王谷”……近年来,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纯涉农专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学校,学校的发展经历了63载风雨,但始终“情系‘三农’”,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己任,以“忠诚、实干、自律、奉献”的“老黄牛精神”耕耘。2017年,学校在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申报中,被确认为省中职名校立项建设项目,邹琴老师为省中职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立项建设项目,而之前学校已获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品牌专业立项、应国宏花艺大师工作室立项,由此实现了省“名师、名校、名专业”“三名工程”大满贯。

  以“农”为特色,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该校校长谢星根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服务“三农”建设的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领现代农业技术进步、推进美丽农村建设,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现代农业学校。

突破困局 以“农”为特色规划蓝图

  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纯涉农专业学校,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涉农专业学生;2001年,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挂牌,被评为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2010年起,学校承担民族内职班的教学任务;2012年,学校牵头成立湖州市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2015年,获评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纵观学校的发展之路,一直以来是既有普高,又有职高。“学校地处农村,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职责所在。”说起学校的发展之路,校长谢星根很是感慨。近年来,一方面农村地区相关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人数不断减少,掣肘着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美丽乡村日新月异,又亟需大批高素质、有技能的农业技能技术人才服务,新型农民的培育迫在眉睫。

  突破困局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位,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为此,学校在充分调研、立足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坚持以“农”为特色的发展之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当地新农村建设高技能应用型农业人才,2012年学校申报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学“农”同样可以成才,人尽其才。谢校长表示,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未来发展上,学校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整个学校近山临水,林木葱郁,以实训基地为例,校内建有灵芝技能大师工作室、应国宏花艺大师工作室,配有植保无人机、3D打印机,有26个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课开出率100%,满足学校农业专业实习实训的需求。

  从普高、职高并存逐步向职业学校转型,一路走来,如今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纯农特色彰显,该校“十三五”期间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开放式、国际化、省内一流的中职名校。

转型求变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要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中职名校,突破口在哪里?在农业迈入大科技的时代,必须要走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紧抓“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谋划发展。

  2012年,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培育成功了第一颗灵芝,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这之后研、学、产、销一体化的探索道路,更是打响了这块金字招牌。“刚开始培育灵芝,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场地,没有设备,也没有技术,可以说一切从零开始。”该校负责培育灵芝的老师俞巍毅感慨地说,带着学生用毛竹片支起了一个简易棚,查阅各种资料,从网上买来了菌种,自己做菌包,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4个月后,第一棵灵芝培育成功。

  乡下农校也有了高大上的产品。培育灵芝成功只是起步,这几年来,学校建起了灵芝培育实验室,带动学生一起搞科研,让他们学技术,开发了校本课程《灵芝的栽培与价值》。如今“灵芝”这一元素还被植入当地驾云山庄“仿野生栽培”项目中。“农校给我们送来了灵芝栽培技术,不但带动山庄及当地农户发展养生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驾云山庄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的土鸡每只180元,现在养的“灵芝鸡”已经卖到每只280元。山庄在改造过程中,还将融入灵芝元素,在标志物、路标、墙绘、雕塑等方面突出灵芝养生主题。

  科技让农业插上翅膀,“互联网+农业”的时代已经来临。农校内,采用“智能农业”,定量精确把关,手机点点即可“按需供给”温度、湿度等;实训基地,菊花大棚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了200多个先进品种,欧月大棚也引进了100多个优秀品种,经过修剪牵引、扦插繁殖等精心管理生发;果蔬花卉名优产品扩繁中心,引育西瓜、甜瓜、草莓等新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果蔬花卉品种的推广贡献力量……新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校学子们掌握。

  通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学校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和养殖技术两大专业已经建设成省级示范专业,学校也形成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以“老黄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两大特色项目,在办学条件、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示范辐射 帮助致富广受好评

  科技创新如同阵阵春风,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目前,学校建有省级应国宏花艺大师工作室、省级根宝大师工作室、智慧农业实训室、智能宠物室、灵芝技能大师工作室、压花工作室等实验室15个,建设玻璃温室大棚3栋,塑料大棚33个,经过几年的建设,这些实训基地不断创新,其功能拓展为校内实训、公共培训、休闲观光农业展示、新优品种与新栽培模式的引进与推广等。

  通过自建生产型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学校形成了“研学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农科教融合、训研创一体的路子,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每年以技能节为平台不断锤炼学生的技艺,比拼微景观生态瓶制作、水培花卉、动物解剖、3D创意设计等30多个项目,让每位学生尽展其才,让人人出彩。

  一批又一批的农业强技能人才从该校走向社会。近三年,学校招生报名人数增多,涉农专业一改“乏人问津”的过往,招生比维持在1∶2左右。从农校走出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农业行业的技术骨干,涌现出了邹辉、冯朴、李林等优秀毕业生。其中毕业生项继忠,成立了“湖州众诚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89户,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曾被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另外师生共同研发的“智慧农业实训平台”“灵芝室内栽培”等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在省中职学校第四届教师创新大赛和第七届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师生双双获得一等奖,成为湖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职业学校。

  2010年起,学校承担着中职西藏内职班、青海内职班、云南内职班的教学任务。民族班学子爱校乐学,亲如一家,各级领导对学校中职民族教育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之后,学校作为“浙江—新疆阿克苏职业院校发展联盟”学校,援助柯坪县一中职业学校。

  目前,学校“致远职业能力培训基地”被评为湖州市中职学生能力训练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被评为省级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在校企合作上,与42家涉农企业单位合作,并借助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市校合作”的东风,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3年来,学校为企业、学校、农户提供名师送教、技能培训等服务,共培训10886人次,并成功培养了34位农艺技师和绿化园艺技师,为农户提供前沿的技术知识、市场信息,帮助他们致富,广受好评。

展翅腾飞 “三名工程”获大满贯

  2017年,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在浙江省“三名工程”申报中实现了“大满贯”,围绕质量和改革两大主题,学校以成就幸福教师、培育阳光学生、建设绿色学校为目标,以浙江省“三名工程”建设为抓手,开启了新一轮的全面提速建设。

  与湖州市康复学校结对,为聋哑孩子辅导插花技能;为山区大型菊花展布展;服务上海、海南等地花卉园艺展……自开启“三名工程”建设以来,该校应国弘花艺大师工作室以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核心,服务地方教学和地方产业为目标,在学校开设花艺选修课、组建学生花艺工作团队,开展各类活动,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样义不容辞。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年8月,湖州美妆学院的揭牌,更是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湖州美妆学院是经湖州市教育局批准设立,由埭溪镇人民政府和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以及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建。学院建成后,占地61亩,建筑面积311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开启了学校建设和发展新的征程。

  此外,学校与杭州先临三维云打印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研究3D打印创客教育的相关课程和3D打印的新应用,共同努力建设浙江省示范性3D打印创客教育中心等。“三名工程”的建设让学校不断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如今的湖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未来三年,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将在师资队伍、品牌专业、品牌基地、信息化水平、文化建设、毕业生质量六个方面精准发力,为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现代农业中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浙江日报 匠心传承 技行天下 00020 以“农”为特色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18-05-07 浙江日报2018-05-0700007;浙江日报2018-05-0700009;浙江日报2018-05-0700012;浙江日报2018-05-0700016;浙江日报2018-05-0700008;浙江日报2018-05-0700011 2 2018年05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