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观点

青年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要向习近平同志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一份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年华,要在奋斗中创造未来,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力量。

青年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江 坪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寄语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青年一代要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持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现实工作生活中,要吃得了苦累,经得起风浪,受得了磨练,善于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汲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超越与升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他的七年知青岁月能给广大青年以深刻的启迪、深沉的感悟、深度的思考。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同志说:“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他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使在个人环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坚持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

  我们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追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执著信念。

  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深深体味了最苦、最艰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担把他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习近平一直拼命干,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关”。每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他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一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他已经完全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

  当今年轻一代,应该像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

  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记录了一个细节:梁家河去文安驿接知青的社员,看习近平的箱子不大,以为很轻,过去一拎,结果老沉老沉的,他说:“呀,这箱子看的不大,咋这么重!里面全是元宝吗?”“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了习近平知青岁月里的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瘾。”

  他不但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他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他希望青年人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坚定人民至上的人生目标

  习近平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助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等等。这些都是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

  梁家河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村里缺水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村民需要,只要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办得轰轰烈烈。”

  他的务实还体现在村民都爱听他的讲话。村民们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都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面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近平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人听憨了!”原因就在于习近平“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

  村民们还说,近平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想办法去克服。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他就会在严格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

  习近平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是跟人民群众血肉相联,跟中国大地、中国社会紧密相连的。他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信心。他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是他与黄土地的不解之缘,从中国大地、中国社会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要向习近平同志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一份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年华,要在奋斗中创造未来,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力量。


浙江日报 观点 00010 青年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 2018-05-04 浙江日报2018-05-0400007;浙江日报2018-05-0400003 2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