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慈溪:从大桥迈向大湾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十周年回眸之一

  慈溪:从大桥迈向大湾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十周年回眸之一

  赵 科 卢萌卿 仇 欢

  从“海天一洲”观景平台远眺杭州湾跨海大桥,只见巨龙卧波,气势浩荡。2008年5月1日,这座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正式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0年间,这里成为了浙江连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黄金通道”。

  从上海出发,行驶过气势如虹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路向南,到达大桥南岸桥址的落脚地——慈溪。“八八战略”是慈溪逐浪“大桥时间”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金钥匙”。

  10年,对慈溪而言,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壮阔征程。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开启了时代新篇章。慈溪的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531.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87.75亿元,从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的第17位跃升到第5位,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城市综合竞争力迈上了新台阶。

  鼓荡豪情扬征棹,且破巨浪乘长风。从“大桥时间”走来,向“湾区时代”驶去,慈溪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奋斗作桨、梦想为帆,踏波逐浪,再出发!

因桥而变

开拓产业新格局

  一座大桥横跨杭州湾,将慈溪从交通末梢迅速改变成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大桥,带来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为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加速崛起的催化剂。

  受益于“大桥经济”,大桥南岸的三北大地上,传统的商业和制造业随着大桥带来的市场空间与创新动能活力澎湃。慈溪市各类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5万家,成为全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饮水机、取暖器、洗衣机、电熨斗、吸油烟机等38类产品产销量全国领先,涌现出公牛、方太、卓力等一批品牌,民企10年内十获国家科技大奖,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保持全省第二,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五。慈溪综合商贸城,占地面积(65亩)不到慈溪商品市场物流园区规划面积(3500亩)的百分之二,每个周末有3万人流,这得归功于大桥带来的市场集聚效应。

  抢抓“大桥经济”机遇,产业平台建设几次突破、几大跨越,无不充满着慈溪的胆魄与智慧。

  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吸引一批产业层次高、绿色低碳型、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项目抢滩,逐步“蜕变”成环杭州湾新兴产业示范区、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新高地、高新科技优质人才聚集区和新型开发管理体制试验田。

  在这里,健信核磁实现了转型升级“三级跳”,逐渐从低端核磁零部件企业发展成国内高端核磁零部件企业,从超导体做到永磁体,与日立合作成为国内一流的永磁体供应商;慈兴集团前后8次升级产品,“智能工厂”专攻高档汽车专用轴承和机器人用柔性轴承的生产,高端轴承出口量居全国前列,国外订单已排到2023年;中大力德领跑“中国制造”减速器,打破日德巨头垄断,成为国内稳坐行业龙头交椅的企业……

  曾经,杭州湾大桥东南方向超10万亩的盐碱地,如今是长三角大型的现代农业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等25家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公司80%的产品都是通过大桥走向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的。”慈溪正大蛋业总裁卫文刚介绍。而正大桑田(宁波)农业发展公司通过专利技术对盐碱地改造,使土壤含盐量从10‰降到3‰,不仅盛产大米、油菜籽、小麦,而且使海边的盐碱地转变成适宜种植的沃土。

  大桥10年,让慈溪站在新的高度,也有了更远的视野。

  “杭州湾跨海大桥两侧已经发展成为慈溪重要的经济产业带。”慈溪市主要领导说,面对新形势,慈溪把“开拓”放在首位,抢抓“大桥”新机遇,逐浪杭州湾、拥抱新时代。

因桥而聚 开放整合新资源

  一座桥见证历史,一座桥联通世界。

  慈溪正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整合全球资源,激荡起发展共赢的不息涟漪,凝聚起而行之的更强力量。

  大桥10年,让慈溪已经成为宁波对接上海的新高地。不久前,《慈溪市全方位接轨上海五年规划》出炉。围绕建设沪甬合作的战略主阵地,慈溪提出实施交通、产业、科创、信息、公共服务、多元主体等“六大对接工程”,加快与上海的同城化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慈溪正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布局科创“飞地”,以吸引沪上高端要素。

  在慈溪已经运行了两年的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从上海等地共引入项目团队8个,涉及医疗器械、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团队骨干不乏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从上海引进、“安家”在这里的慈溪生物材料表面工程中心,已为当地企业提供新型骨板骨钉产品样件近万件,预计新增利润千万元。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慈溪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大楼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这将成为全面承接和集聚上海创新资源的科研高地,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城市人口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大桥北岸,上海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也把慈溪纳入上海都市圈范围。可以说,慈溪过去的发展得益于上海的辐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更离不开双城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紧密互动。

  从全方位接轨上海,到全面融入长三角,再到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慈溪拥抱更多的资本、项目、人才。

  近年来,中捷、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中泰农业生态科技园、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平台被列入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同时,还建立了中德(慈溪)企业交流平台,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宁波特色商品馆,发挥这些平台载体作用,助推慈溪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工信部近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今后“慈溪制造”将与“德国制造”展开全领域同频共振,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推进两地中小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不久前,国家商务部发布通知公布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名单,慈溪市家电出口基地成功列入,这是慈溪获得的首个国家级家电出口基地。

  ……

  这些都是近年来慈溪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广拓“朋友圈”的缩影。随着全面开放新蓝图的不断铺展,慈溪将实现更大范围的空间“互联互通”。

依桥造势 创新赋能新引擎

  10年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带给慈溪的是空间地理、产业形态、精神理念的全方位改变。慈溪从这座以创新为基的闻名之桥汲取了无尽的创新动力,不断开创大桥经济时代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10年来,慈溪民企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慈溪累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84个、宁波市重大科技项目46个,争取上级科技经费超1.5亿元。

  在日前公布的《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名单中,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李立军入选其中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这份重要的榜单上依然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充分展示了慈溪企业的强大创新实力。

  创新驱动助推“慈溪制造”向“慈溪智造”转变:沁园集团的“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填补了我国水处理行业科技空白;天生公司的“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管道密封件项目保障了国家核电安全;大成公司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连续无纬布的制备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开发”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这些企业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和战略价值,都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慈溪的科技政策扶持体系近十年不断改进和完善,去年创新性地推出《慈溪市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管理办法》,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提出申请,创新券可用于指定用途,等同于现金。目前,慈溪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3家、市级创新型企业85家,累计培育宁波创新型初创企业1252家。

  迈入大桥经济新时代的桥城慈溪,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引擎,大力构筑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机制、提供创新动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伸手揽才助推产学研深入融合,创新驱动支撑转型升级。抢抓科技前沿阵地,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以及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产业孵化园区等合作,建立了创新信息收集网络,搭建官方、半官方的交流机构和平台,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大力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各类专家的对接合作。依托中科院系统两大平台、浙大新材料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搭建产学研高端平台引来项目。去年,慈溪还出台史上最大力度人才新政,申报入选“3315”计划项目10个,居宁波首位;在杭州创设创新创意飞地,引进市外创新企业9家,汇聚在杭研发人员近400人。

  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是慈溪笃行的新实践。

  今后几年,慈溪将立足产业基础,顺应智能经济发展趋势,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主线,力促慈溪制造业前瞻化布局、智能化引领、高端化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掌握话语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慈溪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慈溪市主要领导表示,放眼长远,之后的十年,慈溪有足够的底气,成为杭州湾大湾区经济的新高地,成为宁波的重大战略平台,成为牵引杭州湾大湾区发展的超级发动机。

以桥兴城

品质创造新发展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十年大跨越,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慈溪城市市域空间布局由“一体两翼”向“一中心、四片区”转型升级。

  “国家部委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把慈溪划为中等城市,下一步慈溪将围绕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加快提升城市能级。”慈溪市主要领导说,慈溪将继续加强城市规划研究,做强做优宁波都市区“北翼”。

  新一轮城市高品质塑造工程呼之欲出,慈溪将成为大湾区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实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文化塑造行动,争取高铁、高速等重大跨境路网加快布局,开展道路交通治理、停车场建设和造绿建林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经营理念。去年,慈溪开始打造新城河城市新核心以及城南区块改造,促进“两横两纵”城市轴线构建,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试点城中村梳理式改造,实施房屋征迁100万平方米、完成70万平方米,加快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胜陆公路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

  大海锻造了慈溪海纳百川、大气包容的开疆拓土、创业创新的精神,上林湖群山则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2015年5月,慈溪青瓷瓯乐作为唯一的浙江省特色文化项目代表入驻深圳文博会“丝绸之路”主题馆;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越窑青瓷走进了国家元首贵宾厅,去年4月,曾经在中国瓷器史上登峰造极的“秘色瓷”惊艳世界……

  慈溪不断厚植的城市品质、民生福祉,充分发挥慈溪大剧院、科博文化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和“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挖掘弘扬地域文化。

  一座桥,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今天的慈溪,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响应全省“五水共治”攻坚战的号角,到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面铺开,到全面剿劣,再到建立污水零直排区,步步深入。115条“三河”全部完成治理,一批老牌“黑臭河”成功摘帽,劣V类水体下降近40%,成功创建成为省“清三河”达标市之后,慈溪又获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去年更是全面完成全域剿劣各项任务。

  10年间,慈溪突破水资源瓶颈的制约,投资超100亿元,实施河道建设工程21项,新建和改造全长260公里、以“三横十一纵”为框架的14条骨干河道,形成水系间横向互通、纵向配套的水利新格局。面对用水困境,慈溪市频频实施境外引水工程,包括汤浦引水工程、梁辉引水工程、曹娥江引水工程、姚江引水工程等,让“喊渴”多年的三北大地终于形成了接纳优质水源的网络,调蓄能力大大提升。

  去年以来,慈溪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以全域景区化为导向,全面建设美好乡村,推进“垃圾革命”和“厕所革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新城河区块启动建设,一个江南水乡风格的中央活力区将灿然亮相城区。放眼慈溪,一个个活力小镇、风情小镇镶嵌其间,美丽新农村连线成片。

  大桥伫立,静静遥望着这座正在发生变化的城市,十年之路,巨变铸就。大桥的黄金时代不在过去,乃在未来。站在新方位的更高起点,开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新局面。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慈溪:从大桥迈向大湾区 2018-05-03 浙江日报2018-05-0300006;浙江日报2018-05-0300007;浙江日报2018-05-0300009;浙江日报2018-05-0300015;浙江日报2018-05-0300016;浙江日报2018-05-0300004 2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