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大地的孩子

  《钱塘江》副刊编辑近日收到一封情真意切的读者来信。这位读者名叫高维生,来自山东。信中,他分享了对本报3月25日副刊版头条作品《风吹稻花十里香》的读后感。这篇作品是浙江青年作家周华诚应本报约稿而作。

  近年来,周华诚辞掉工作发起“父亲的水稻田”城乡互动公益项目,带领科学家、市民、作家一次次返回稻田,传播乡村之美、农业之美,将青春和智慧播撒在田野之中,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乡村振兴战略。

  周华诚的故事见报后,立刻引发读者广泛好评。今天,通过刊登这篇读者来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分享这种感动。我们也将继续约发这样的作品,希望这些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激发更多创业创新的活力。

  五联这个小村庄,不过是地图上一个小小的地方,因为“父亲的水稻田”活动,聚集一群共同志趣的朋友。他们怀着回归自然的激情,踏上“寻找”的长旅。

  风吹稻田,稻子摇曳,把喜悦和美好传播。在喧闹的城市中,读周华诚的文字,犹如身处稻浪翻滚的大地上。站在大地上,无边的稻田汉字一般排列,涌动旺盛的生机;触摸一簇稻子,感受叶茎中的脉搏跳动,等待收获的季节。

  大地是作家的亲人,在这里人们摆脱焦虑,清除藏在身体里的杂念。自由和快乐把人灌醉,从心中流出长歌。用稻粒作文字,不会有俗气,不会有媚气。周华诚写得美,不是狭义上的美,而是一种大美,肩负着责任和理想。

  散文是心绪凝结而成的水晶,天然质朴,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我们也依然应该记住:辛苦是什么,汗水是什么;播种时的希冀是什么,收获时的喜悦是什么;以及,稻叶割在手上的痛与痒是什么,蜻蜓振翅飞舞,蝉声不息鸣唱又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片水稻田。我们在那里挥洒汗水与欢笑,收获成功和喜悦。我们的青春,在这些广袤的田野之上,蓬勃生长。”周华诚面对天空和大地,不局限于个人的小天地,寻找未能进入集体记忆的碎片,经过情感的缝缀,撞开记忆的大门,让一幅幅图像站立起来,发出召唤的声音。

  周华诚一年四季写下文字,记叙大地上的植物,需要的不仅是耐心,还有执著的勇气和爱。雅克·德里达指出:“精神的思想栖息在诗人的灵魂之中,它们在那里就是在家中,就是在其故土,就是本土的。”精神是一棵大树,根植在作家灵魂的土地上,吮吸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风吹稻花十里香》里,每一个字中,潜伏丰富的内容,恰似成熟的稻粒,散发自然的清香。草木的滋味,稻子独有的气息,贯穿在作家的生命中;劳动与快乐,让他成为大地的孩子。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大地的孩子 2018-04-30 7115600 2 2018年04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