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经济

绿城透露调控时代企业战略变化

发力轻资产 转换新动能

  本报讯 (记者 方臻子) 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曹舟南,说自己一个月前用640万港元买了绿城中国60万股股票后,“后悔”了。“没搞清楚规则,买少了,本来还要买更多。”他对记者说,“绿城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

  日前,绿城中国在杭州召开“2018绿城生活开发者大会”。会前,曹舟南接受记者专访,阐述了他对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思考。

  在今年3月29日绿城中国的2017年报会上,曹舟南说:“去年我们在杭州为什么没有第一?这是战略上的考量。”对此,曹舟南详细阐述了他们对杭州市场的考量:“杭州培育新经济、新产业带来了强大效益,我对杭州的经济非常看好,作为一个房地产消费市场,杭州的房子一直供不应求。”但他也表示,中国主要开发商几乎全部进入杭州,这里已是一片“红海”;同时土地与销售价格有“剪刀差”,利润较低。“我在投资上非常谨慎,一些项目如果拿地,明摆着要亏损,为什么要做?”但这并不代表绿城放弃杭州,他说,“绿城根植杭州的战略永远不会变,但是投资的节奏会顺应市场变化。”

  绿城中国2017年度业绩公告称,2017年,绿城集团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获取了一批优质土地,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3年前,绿城的土地储备结构为三四线城市占比62%、一二线城市38%。经历了这3年,结构已经发生了逆转。”他表示,经过2017年的补仓,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总可售货值达70%,土地储备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绿城集团拿到了37个项目,新增投资额度的86%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曹舟南表示,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控中,但曹舟南强调绿城重仓的仍将是“插根筷子都会开花”的一二线城市,“两个核心”的投资战略没问题。绿城踩准了时间点,成功进行了一场“反周期投资”。“绿城中国在2016年几乎没有拿地,2017年尽管拿了37个项目,但几乎都是从10月底开始的,所以自持比例非常小,性价比较高。”

  但他也注意到现在三四线城市销售活跃。“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大多没被调控,投资性的资金被挤压到三四线城市,‘挤出效应’明显。”但在三四线城市的战略上,曹舟南提出必须是快进快出的。“我们会控制投资比例和单体体量,一个项目绝对不会超过3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最理想,一定是快进快出的。原因是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基础、人口基数、购买能力等有限制。”

  “基于对行业的判断,绿城为未来发展设定动能转换,‘拿地造房’‘以今天高地价博取未来高房价’的开发模式,一定会出现问题。”曹舟南说,绿城动能转换的总体考量是“轻重并举”。他透露,今年5月,绿城将对企业组织架构做出重大调整,在纯房地产投资开发方面要建立11个战区,客户定位、产品定位、销售全部下放,进一步提高周转率,使资金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建立包括绿城管理集团、绿城生活集团、绿城科技集团在内的五大轻资产集团,大力发展新产能,切实转换发展动能。

  “一旦进入调控周期,就大力发展轻资产业务;一旦房地产业务稳定,主体发展11大战区。这样的调整即将实现。”曹舟南说,“如何烫平调控周期?只有切换动能。让轻资产的利润占比逐步提高到30%,将来轻资产是稳定收益,重资产的是浮动收益。”

  “我希望未来绿城中国做得非常稳健,不管有没有调控,绿城中国都是有保障的、是非常稳健的。这是我真正考虑的总体战略。”他表示。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7 发力轻资产 转换新动能 2018-04-26 7099113 2 2018年04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