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今日温州

营商环境再优化需厘清的几大关系

叶圣义

  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是今年温州的“主打戏”之一。步入新时期,温州正弘扬改革开放之初“拎着乌纱帽干活”的劲头,敢于动真碰硬,勇于突破藩篱,着力深化作风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实际成效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而要实现营商环境再优化的目标,需要厘清几大关系。

  首先是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举行的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动员大会提到,每一件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小事”,实则是关系温州兴衰、关系改革成败、关系作风优劣的大事。温州要干成几件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百姓由衷点赞、让人眼前一亮的大事,营商环境建设是必须下定决心打开的突破口之一。今年温州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建设就是必须下大力气攻克的一座堡垒。为此,温州全市上下要全面深化作风建设,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展现新时代温州再出发的作风正气、改革锐气、发展朝气,为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提供强有力保障。

  营商环境与“软”“硬”环境的关系。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生活成本、产业链等属于看得见的硬环境,而创新、开放、包容等文化特质则属于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无形的软环境。多元营商环境虽然涉及的内容的重要程度不一样,但任何一个方面不足,都有可能让企业变得寸步难行。为此,在创造更优的“硬环境”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好崇商重商助商的环境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引得全国乃至全球英才纷至沓来。此外,温州有着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也有着美丽的自然山水资源和风光。目前,温州的文化品质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打造温州城市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温州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环境。

  营商环境与作风建设的关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反腐败、纠“四风”的高压态势持续升温,公权滥用、以权谋私的各种腐败行为虽然有了明显的收敛,但在少数“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依然存有利用工作之便和“微权力”,刁难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和市场主体利益,甚者搞“隐形腐败”和“温柔腐败”,群众“办事难”、企业受“刁难”的问题仍有发生。广大人民群众和致力于改革创新发展的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这些现象早已深恶痛绝。因此,根据温州市委“营商环境提升年”要求,要开展好“深化改革优环境”“执纪监督治怠政”“组织保障聚合力”等专项行动,积极投身到正在开展的“铁腕纠四风、重拳治怠政”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和“效能革命”,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与“两个基点”的关系。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动员大会提出,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抓牢外面的企业愿意到温州来投资、本地企业希望留在温州发展这“两个基点”。“两个基点”就是目前检验温州全市营商环境提升、优化成效的最好标准。为此,我们要像尊敬科学家那样地去尊重企业家,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去保护营商环境。要以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断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桎梏,真正做到“店小二”式的全程代办、“经理人”式的全程跟进、“监护人”式的全程保护、“清单”式的全程减负、“查酒驾”式的全程监督,创造透明公开的创业、创新环境和良好舆论环境,让企业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和获得感,真正实现“两个基点”的目标要求。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19 营商环境再优化需厘清的几大关系 2018-04-26 浙江日报2018-04-2600009 2 2018年04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