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人文世界

格非 多读原典寻找自我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读和思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阅读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认同关系,然后让我们在深厚的彼此理解中,形成自己的定见,更好地发展自己。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读者,读了一辈子书,到最后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在过去,真正的读书人,他的“广博”和“专精”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某个地方祖上是研究什么的,他的孩子可能就会在某个方面形成专长。对于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可供阅读的作品太多了,网络不断通过商品化的读书销售来引导大家阅读,这个我觉得是最不好的。我建议读者多读一些深度阅读的东西。如果在某个领域不专下去的话,很难获得真正的体验。

  读书的当务之急,是把“广博”和“专精”这两者结合起来。很多人问我,读书要形成自己的眼光,是不是要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一个读书很少的人,怎么能有自己的判断力?这好像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通过某些专题进行深入的阅读,比如你把《左传》和《史记》都读完了,你对于中国历史就有一个非常深的了解。老是去看人家写的对历史的演绎和解读,这个东西虽然很好玩,但是并不代表你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读什么书?怎么阅读?我个人的看法是多读原典,找一个好的著作,认真地读个几年。

  比如有些人喜欢古典诗词,背了许多名段佳句,看了许多诗词解释,可是其实这些解释都是错的,对于文学本身的理解和自己的身心没有太大的帮助。最简单的办法,你就找一本《杜甫全集》,读个两年,把这十几本书读完了,就非常重要。你读杜甫的诗,想要了解一首诗的历史背景,就得有“前理解”。这首诗具体写作于哪一年?是在安史之乱之前还是之后?诗背后的时代和故事,肯定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查字典,翻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读书进入系统之后,获得的东西会丰富得多。

  不要认为这很难,其实阅读本该如此。因为今天互联网的便捷,使得人们更懒了,阅读变得太容易,也太随意了。

  读几本原著和泛泛地读,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只要下功夫去读那么几本书,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比如我认识一些金融界的人在读《盐铁论》。钱穆先生曾对学生说,如果真的没时间读书,就读前四史,几年读完后,可能就是半个历史学家了。

  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寻找自我,而不是迷失自我。把阅读推向纵深,推向更好的境界,方法培养也非常重要。

  我曾经参加过上海黄浦区的一个工人读书会,这个读书会自发地坚持了30多年,大家从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变成了老头老太。大家读了我的小说,认真地写了评论,并打印成一本厚厚的集子送给我。这本书我一直收藏在家里,他们让我肃然起敬。

  一个地方,需要有一些读书的种子,这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非常重要。在我的老家,有许多坚持了三四十年的读书会,单纯为了喜欢而读。在北大、清华等院校,老师带领学生组成了小型读书会,认真阅读。在杭州,也需要形成一种真正重要的读书人的圈子。我建议政府和文化部门多多扶持这些读书组织,让阅读的种子在这片美丽的土壤上开花结果。


浙江日报 深读·人文世界 00011 格非 多读原典寻找自我 2018-04-24 7090501 2 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