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人文世界

国网仙居公司:多元化服务升级 助力高山茶叶振兴

  前不久,仙居县安岭乡第五届“灵江源杯”斗茶大赛暨首届油菜花观赏节顺利落下帷幕。以茶为媒,以节会友,文化底蕴深厚、品质优良的安岭乡茶叶,成为提升安岭旅游知名度的关键因素。

  安岭乡位于台州的最西部,素有“台州西藏”之称,海拔在800米以上。因海拔高、污染少,该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出产的茶叶具有醇香耐泡的特点。6000多亩的茶园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本地劳动力不足,再加上当地茶农多采用较为古老的手工炒制方式,炒制效率低,每到新茶上市季,当地茶供应量跟不上市场需求。因此,尽管安岭乡高山茶叶品质卓越,却面临着茶产业发展缓慢的尴尬现实。

  “一到三四月份,丽水缙云等地的茶商就来村子里收购茶叶,因为人手不够,加上炒制方式落后,眼睁睁看着茶叶成熟,市场需求摆在那里,我们却供应不出干茶。”安岭乡四联村村文书尹永良说。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如何在炒制环节做文章,成为安岭乡提高茶叶产值的重要突破口。

  得知该乡茶叶生产面临的困境后,国网仙居公司决定出一把力,并根据该乡情况制定出了详细的方案。2月底,该乡最早的乌牛早茶采摘期间,国网仙居公司服务队就定时定期组织人员到茶园帮助当地群众采摘茶叶。

  同时,国网仙居公司电能替代小组通过走访调研,深入电表后服务,帮助当地各村建立了茶叶作坊。300多台茶叶杀青机、电烘炉等的先后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茶叶炒制时间,在茶叶炒制环节减少了大部分的人工,解放更多劳动力投入到茶叶采摘上,在提高茶叶出产数量的同时更保障了茶叶品质。

  杀青、整形、辉锅……在安岭乡四都村一个茶叶作坊里,五台炒茶设备在紧张运作。“以前多是人工炒制,忙活一天产出大概在三斤左右,现在方便了,使用成套炒茶设备,一天能炒制十五斤。”该作坊负责人尹新拉介绍说。

  炒茶设备的大量集中投入使用,给当地茶农带来了实惠,也给供电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保障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从2016年开始,国网仙居公司便对安岭乡实施了有计划的农网升级,并于去年全面完成,保障了该乡茶叶生产炒制用电所需。与此同时,一部分实验茶园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设备,不仅可以根据环境湿度及茶叶生长情况自动抽水喷灌,还实现了在云端实时监控茶叶的生长情况……

  今年3月初,安岭茶园的新茶第一时间出现在了浙西的茶园市场上,上市时间为历年最早,茶农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茶叶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打响了安岭高山茶的市场品牌,夯实了以“茶”为主题的安岭旅游的文化底蕴,助力当地乡村稳步实现振兴。(应玲子 沈蒋蓓)


浙江日报 深读·人文世界 00011 国网仙居公司:多元化服务升级 助力高山茶叶振兴 2018-04-20 浙江日报2018-04-2000016 2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