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首都红墙边的红色风景线——

瞧这三代“西城大妈”

  从天安门广场出发,沿长安街走入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几乎在每个时段,都能找到身穿红马甲、臂挂红袖标、头戴小红帽的“西城大妈”。“请好吧您嘞!”——一句颇有京味儿的问候,北京特有的热情扑面而来。

  “西城大妈”不简单。北京市西城区是党中央所在地,“热爱党中央,要把我们住的地方管得好好的”——一句红墙边的大白话,“西城大妈”不计回报地投身社区工作、社会治安、便民服务,人数已近10万。

  生活和工作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有啥不一样?与一家祖孙三代“西城大妈”的小聚里,我们被那份朴素却真实的忠诚打动。

首都红墙边的红色风景线——

瞧这三代“西城大妈”

本报记者 裘一佼 何苏鸣 刘晨茵 董旭明 王嘉楠

  姥姥、妈妈、女儿

  共同的“北京时间”

  若不是以“西城大妈”为由邀约,恐怕很难让姥姥刘桂芬、妈妈王慧力和女儿娄珊珊在同一时间出现。她们每个人都排在“西城大妈”上岗不同的时间,即使都住在西城区展览路街道,也难得聚到一起。

  平安巡逻、入户走访、调解邻里纠纷……上个月她们共同参与全国两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再上一次就是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服务保障。娄珊珊说,家里的三个“大妈”,都喜欢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国家有什么重大活动和全国性会议,她们总会提前预留好时间,与大会一起进入“北京时间”。

  三代人中,最资深的“西城大妈”当属80岁的刘桂芬,28年前成了展览路街道社区志愿者;今年2月才加入“西城大妈”队伍的娄珊珊三十出头,是百万庄西社区服务站的社工。当了16年“西城大妈”的王慧力笑称:“红色的基因会遗传。”

  不仅是母女间的带动和默契,在西城区万千户家庭中,总能找到“西城大妈”。男女老少组成的“西城大妈”们,有三成是社区的年轻人,是一个囊括西城区各类平安志愿服务团队的联盟。他们平常分散在楼房小区、胡同院落,每逢重大活动,就齐刷刷地出现在街头巷尾,在治安防控、提供案件线索上屡屡建功。

  “哪有那么神?”刘桂芬谦虚地哈哈一笑,“自豪感和责任感倒是真的。你看我们住的百万庄小区,是共和国首批自主设计的住宅小区,社区和谐安定也要走在前头,这不,我们‘西城大妈’能起大作用。”

  红马甲、红袖标、小红帽

  不变的“红墙卫士”

  红墙一侧连接着中央党政机关,一侧连接着人民群众。西城区群众爱讲一句话:我们心中的红墙,是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是党中央为全国人民服务的地方,是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地方;“西城大妈”爱说:我们是最忠实的红墙守护者。

  刘桂芬回忆,自己成为志愿者时,还不叫“西城大妈”,主要工作是配合维护社会治安。遇到重要活动,居委会排好具体点位,轮到值班时间,刘桂芬就带着小凳子,在值班点位上巡逻一圈,观察社区里有没有异常情况。

  如今,刘桂芬依然坚持每周服务8小时,依然是做治安巡逻员,是个“铁杆志愿者”,“红马甲、红袖标、小红帽往那儿一站,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们就扎根在红墙边。”刘桂芬说。

  到了本世纪初,王慧力当“西城大妈”时,发现工作内容开始丰富起来,他们不仅是治安志愿者,还是环境志愿者、矛盾调解员、为老服务志愿者。在娄珊珊的印象里,“外面一有动静,妈妈就开始穿鞋。”

  王慧力操心着社区里的“小”事,谁家出了矛盾要去调解、谁家老人需要临时照顾总会打电话给她,十多年的年夜饭都没在家吃,“能帮的义不容辞,帮不了的,听他们说说,也能舒缓点情绪。生活在红墙边,是件很幸福的事。”王慧力说。

  有了姥姥和妈妈的榜样,娄珊珊丝毫不敢怠慢。今年刚穿上“西城大妈”的统一服装,一个急活就派给了她:今年北京五环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除夕临时需要增加人手值勤。“‘西城大妈’临时接到任务很正常,需要自己奉献的时候,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也要上。”娄珊珊说。

  除夕夜,娄珊珊没吃上团圆饭,在值班点上值勤到凌晨两点,“那天北京的夜晚特别安静祥和。自己的力量虽然微小,但不可或缺,‘西城大妈’们都是以这样舍我其谁的精神劲儿在工作。为党和国家交答卷,这份忠诚永远不会变。”娄珊珊说。

  热心肠、有梦想、专业化

  不老的“西城大妈”

  如今的“西城大妈”,志愿服务也在走向“精细化”。西城区综治办按照巡逻、宣传、守护岗、安全检查等不同需要,根据志愿者的性别、年龄和体力等特点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岗位。“西城大妈”们不仅要定期参加治安培训,随身还带一本橘色的口袋书,里面囊括了平时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对“秘笈”。

  不过,娄珊珊决定做“西城大妈”,还是在家里掀起了小波澜。

  “大妈不都是中老年妇女吗,指个路,搬个车,你要去干那活?”“事情多琐碎啊,你能坚持吗?”“你原来坐办公室,现在风里雨里的,能行吗?”……不光是娄珊珊的丈夫,就连姥姥和妈妈都替她担忧。

  娄珊珊学的是财务,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现在当上了财务经理。“可能是家庭的影响吧,从小就是热心肠,打心底认为社区工作值得去做。现在时机正合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而且整个社会对社工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这事我已经想了两三年,今年终于下定了决心。”娄珊珊说。

  娄珊珊放弃做“金领”,转而考上了百万庄西社区服务站的社工,自然而然地当起了“西城大妈”。虽然社工的工资不及原来的一半,但她眼里闪动的是崭新的梦想。

  “我算是新时代的‘西城大妈’了,谁说‘西城大妈’不能专业化呢?与人打交道、做群众工作本来就是很难的工作,我做好了心理准备,要用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争做一名社区工作的‘达人’,为首都的和谐安宁作贡献。那时,我可以无愧地说,‘大妈’不老,红墙意识永在心中!”娄珊珊说。


浙江日报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00003 瞧这三代“西城大妈” 2018-04-19 浙江日报2018-04-1900041;7064168 2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