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怎么打破信息孤岛
—走进省数据管理中心
本报记者 金春华
核心提示:数字化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省数据管理中心是一个重要而相对“神秘”的机构。它不仅肩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的重任,还承担着浙江在政府数字化转型领域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职能。
每次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跑零次”的实现,都离不开数据。
浙江有5600余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5万余亿元,每天都有海量数据产生。
这些数据的录入、交换、共享、对比、更改、存档,需要有一套运行机制、一个管理机构。
省数据管理中心就是管理、提供、使用这些数据的机构,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制定或参与制定数据运行和管理机制,被称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强大脑”。
1月2日,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指出,要打通堵点,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上持续加力,推动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
3月27日,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打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信息孤岛,着力解决网络不通、数据不通、业务不通等问题,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广网上办事,努力实现“一证通办”“一网通办”。
“最强大脑”是如何运行的,当下又在攻克什么样的难题?日前,记者进行了独家“探营”。
年轻而神秘的
“数据管家”
杭州省府路8号,省行政中心1号楼4楼,省数据管理中心。中心组建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正式成立。去年4月,这个“年轻”的机构遇到了一场全新挑战。
当时,距离我省首次正式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才3个多月,各地各部门陆续公布了“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难点、堵点随之而来。
“一开始,各地各部门先做‘物理整合’,把机构、平台和规章制度整合起来,变群众跑为工作人员跑。”省数据管理中心主任陈新忠说,比如不动产登记,先让国土、房产、税务3个部门一起办公,群众跑3个窗口、跑多次变成跑一个窗口、跑一次。但由于部门间信息系统没打通,还需提交3份材料。
减少材料吗?遇到了“天花板”。“那时,我省已经开展多轮办事材料的梳理和清减。有些材料是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要提交的。如果再减下去,可能会触及法律问题。”陈新忠说。
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势在必行。省数据管理中心首当其冲。
“参加这一工作的部门很多,我们要参与顶层设计,也要负责技术的实现,还要把各部门协调起来。”陈新忠回忆说,2017年,省政府就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特别是第一次专题会议明确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数据整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个“烧脑”的
“V字模型”
省数据管理中心工程师赵程遥办公室的墙上,总是贴着各种新的结构图和示意图。
众多示意图中,有一张“V”型图尤为特殊。
这个模型,就是被不少参与打破信息孤岛工作的省级部门负责人称为“烧脑”的“V字模型”,是数据共享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
“数据共享中,我们要面对数千个系统、海量数据。这就好比玩传声筒游戏,几千个说不同语言的人该怎么传?这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画好实现路径。”介绍这一模型前,赵程遥给记者打了个比方。
“V字模型”是一个对总体布局以及细节要求很高的模型。
沿着“V”字左侧的“下行线”,省数据管理中心要与业务部门一道,把每个“最多跑一次”事项的具体需求一层一层切分到计算机可处理的最小数据单元,比如把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切分到户主身份证号码等单元,确保它与办理社保证明中切出的“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实现共通共享。随后,沿着“V”字的“上行线”,再把这些数据单元一层层组装起来验证,直到整个不动产登记业务与社保证明业务完全实现信息共享。
“每个办事事项都完成了‘V’字,意味着我们在‘一窗受理’和数据共享条件下的‘最多跑一次’实现了。”赵程遥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心工作人员大多有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专业背景,除了要学懂弄通这一模型并准确运用到工作中,还要给相关部门讲解、辅导,挑战不小。几乎每名省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有类似流程图、示意图。
26个厅局组成的
“特种部队”
4月初,省数据管理中心参与制定了我省今年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的一份工作要点,目标在于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要点之一,是把今年2月通过验收的省级办件量前100位高频事项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这一成果推向市、县。
“我们具体负责业务指导,更多要做的是指导方法论的使用。”同样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省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徐颖说,各市县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都不一样,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实现方法都不一样,不适合“一刀切”。
省级办件量前100位高频事项涉及26个省级部门、32家数源单位、161类数据、70多亿条数据,改革难度极大。
那是2017年11月至12月中的一个月时间,省数据管理中心牵头组织成立了集中攻坚小组,让26个厅局以及相关技术单位的负责人集中办公。“当时,大家面对面办公,有事喊一声就行了。”徐颖分析说,若按照原来的模式,省数据管理中心要某个厅局就数据共享做某一工作,可能发文前的内部流程就要十多天。
省级办件量前100位高频事项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这一成果,其实经过了三轮评估:内部评估、专家评估和体验评估。徐颖说,这是从顶层设计、实现过程、取得成果等多个角度对数据共享攻坚进行检验,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捕捉引起龙卷风的
那只蝴蝶的振翅”
“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撬动各领域的改革。省数据管理中心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
最近,中心正与省金融办等10个部门合作,协同建设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争取今年上半年试运行。
金融风险中,有“黑天鹅”,也有“灰犀牛”。如何防范?这些科技“大咖”们提出,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捕捉到引起“龙卷风”的那只蝴蝶的翅膀振动。
“‘天罗’主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平台接入的各类金融监测数据信息,对线上金融风险开展实时监测,‘地网’则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接入的排查信息和相关管理部门平台接入的监管数据信息,对线下金融风险开展日常监测。”徐颖说,该系统集互联网大数据、基层网格化排查信息及相关管理部门等信息渠道于一体,将实现对金融风险监控的全天候、全流程、全覆盖,将金融风险防控在初期。
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给浙江乡镇治理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项改革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推动更多资源向乡镇倾斜,使职权、力量等围着问题转、贴牢一线干。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省编办相关负责人说,最重要的是,这彻底改变了基层处理突发事件时打电话、开协调会的“老套路”,推动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开拓了乡镇干部的理念,使基层更专注于搞发展、服务群众,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
新动能
4月初,省政府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把“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列为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的主要任务之一。
“今年,我省坚持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将推动各级政府在理念、职能和流程三个转变,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等三大模型,落实数字化政府转型等六项工作。”陈新忠具体举例说,审批服务、执法监管、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安全管控、智慧办公、决策辅助、效能监察、基层治理,这些都是我省数字化协同工程中要重点推进的内容,涵盖了“互联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
这些,给省数据管理中心自身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徐颖介绍说,最直接的,就是要加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制定相关标准、健全管理体系、提供能力支持。
与此同时,杭州、温州、嘉兴、义乌等市、县(市、区)也在陆续建立大数据管理机构并不断开拓创新,给全省面上的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布置了新的课题。比如杭州目前正在积极打造“移动办事之城”。“我们与省数据管理中心结对很多,很多领域都是全新的探索,需要省里的支持。”杭州市数据管理局数据资源处处长齐同军说。
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