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调研注重抓常态求实效
结牢一门“亲” 办实百姓事
记者 张留
本报讯 (记者 张留) 今年3月,杭州市信访局“百千万”调研组再一次来到富阳区勤功村时,他们协调多方关注的一项难题已经解决:勤功村通公交了,300多户村民正式告别需徒步半小时去邻村坐车的历史。村民们再次看到调研组的到来,就像看到亲人一样高兴。
结牢一门“亲”,办实百姓事。不仅是勤功村,今年3月初开始,杭州启动新一轮“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集中蹲点调研,机关干部走进去年调研的同一乡镇(村社),持续跟踪调研结对乡镇(村社)发展中的问题。截至3月底,杭州有36名市领导带头到基层走访调研,4.7万名机关干部累计走访村社3081个、农户(居民户)71.5万户、企业1.2万家。
一个个基层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都在大调研中排摸出来并得到解决,受到群众点赞。3月12日,在临安区河桥镇学川村,杭州市林水局调研组一进村,就被村民郑志银认出来了:“又见到老熟人了!”去年,调研组到河桥镇时,发现江陵水库大坝已运行40多年,基本丧失灌溉功能。回应村民除险加固的呼声,经调研组多方协调,今年3月12日,江陵水库加固工程正式开工。村民为此编了顺口溜:“来了‘百千万’,幸福千千万。”这次,调研组又在村里发现山区林道破损严重、山核桃林土壤退化、3.6公里村道局部破损等问题,正着手协调各方帮助村里解决。
杭州市教育局调研组走进淳安县梓桐镇胡江村。调研组成员、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宁一进村就询问村干部胡连财:“现在黄精种植面积有多少了?长势好不好?”原来,在去年的走访中,杭州市教育局调研组发现,梓桐镇种植山核桃已有多年,增收接近“天花板”。经过反复调研,他们提出建立技术挂钩联系制度,由林业专家指导村民种植黄精等中药材。现在,当地已种植了700多亩黄精。今年再次来到梓桐镇,调研组继续盯紧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专门了解县林业局专家入村开展培训情况,帮助村民进一步增收。
在“百千万”调研组协调下,萧山区靖南村池塘从一潭臭水变成一道风景线、滨江区滨河社区有了共享书屋、桐庐县母岭村桂花酒注册了商标……据杭州“百千万”活动办负责人介绍,去年大调研解决了各类民生问题5万多件,今年要推动调研向纵深发展。“要让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在大调研大落实中得到突破;要让干群关系在常态化大调研大落实中无限拉近,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杭州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
据了解,杭州市完善制定了《关于推进“百千万”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若干意见》,推出一套“365”基本运行体系:即明确3月到5月集中走访调研、6月至11月集中推进工作、12月到次年2月集中总结提高等3个时段环节,落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建等6项重点任务,健全结对共建、问题督办、过程管理等5个方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