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经济

良种加良法 种粮效益升

  在江山市长台镇华峰村,数百亩连片的农田里,一台台插秧机正在抓紧作业。4月11日,种粮大户陈彦福一大早就来到田间,一边检查着农场里的机械设备,一边与分片队长们商量着这一天的农活。他看着田头的插秧机将秧盘里的秧苗整整齐齐地种进水稻田里,心中长舒了一口气。“这周刚刚开始插秧,已经有300多亩地种好了,一切都非常顺利,估计到月底前能够全部种完。”

  陈彦福今年承包了3155亩地,其中2800亩种植早稻,需要秧苗8万多盘,400多亩的育秧田。大面积春耕生产,陈彦福最为头疼的就是育秧,既要保证秧苗数量和质量,又要缩短育秧时间和提高育秧效率。“以往一过完年,我们就要开始备耕,在这么短时间内培育这么多秧苗,实在非常吃力。”他说。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陈彦福造了一个“育秧车间”。2017年,陈彦福新建了一间60多平方米的水稻叠盘暗出苗育秧控温室,用上了一种新技术:“暗室叠盘育秧”法。“以前都是靠大棚育秧,要人工一层一层放在架子上,费时还费力。换成暗室育秧后,七八层播种好稻种的秧盘码在一起,2天至3天就能育秧上万盆,够400亩左右的大田机插,而且全部使用叉车搬运,每天可减少10个用工。”他说,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通过智能化调整秧苗的最佳出苗湿度和温度来大大减少育苗时间,同时还能解决出苗不整齐、弱苗等现象的发生。

  这项新技术让陈彦福尝到了甜头,并开始大规模运用。他说,今年的2800亩早稻全部在这个暗室里完成育秧,比传统大棚育秧早出苗好几天,从目前的秧苗来看,芽子粗壮整齐,成秧率能够提高10%左右。“秧苗长得好,(插秧机)机插的时候漏秧率会大大降低,我估计平均亩产比传统育秧种植提高至少30公斤以上。”

  这两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所下调,种粮不能只低头看地,也要抬头看市场。陈彦福明白,种好吃又好卖的大米,除了运用新技术,选好良种也同样重要。这几年,陈彦福从农科所引进甬优系列的甬优12、甬优15、甬优538、甬优1540、甬优2640等品种进行试种,优中选优,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去年,陈彦福种植的“甬优1540”晚稻,单块田最高亩产达到818公斤,不但获得了丰收,效益也不错。去年浙江粮食最低收购价是1.36元/斤,而陈彦福的稻谷最高卖到了1.42元/斤。

  “今年早稻种植的是农业部门推荐的‘中早39’,耐肥抗倒,结实率高,不仅平均亩产高,而且种出来稻谷品质也好。下半年,我还打算拿出上百亩土地来种植新品种甬优7850,还有10亩地用来试种10多个新品种稻谷。”陈彦福说。

  粮食生产有“两难”,多了粮贱伤农,少了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在当前高库存的背景下,“少”的问题解决了,但“多”的问题出来了。这就必须要转向农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农民用“良种+良法”的方式,提升粮食供给质量,降低成本开支。种粮大户陈彦福正在实践的提质增效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8 良种加良法 种粮效益升 2018-04-12 7002234 2 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