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建设美丽浙江·聚焦整治成效

文章导航

丽水:四面岚光入画来

  丽水:四面岚光入画来

  孙 俊 吴林伟 刘 翔 杨亨钦 刘 辉

  天下风光何处好?“浮云野鹤悠闲境,绿水青山香渺间”,且看今日之丽水。

  一场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名的美丽行动在丽水全面推开,丽水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丽水大花园”建设和创建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的重要内容,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小城镇,使山水与小城镇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丽水实践、丽水印记。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各小城镇风物不同,为此丽水因地施策,将158个乡镇(街道)进行了三种特色定位分类:

  旅游小乡镇以打造国家3A级或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名镇”为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特色彰显等方面更加注重增强旅游功能和吸引力;农耕小集镇以打造“洁美小镇”为目标,确定“一镇一品”“一乡一品”发展方向,补齐功能短板,提升乡容镇貌;工贸小城镇目标定位为区域内城镇现代化的标杆,打造“小镇名城”,成为人口、产业、城镇化功能的集聚区、示范区,从而构建山区现代城镇发展新模式。

  在特色分类指导下,158个乡镇的整治成效将逐渐展现,既蕴含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宁静,又显现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粲然生机,还勃发着“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的喧嚣繁华。

  2017年,丽水市年终申报的47个乡(镇、街道)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加上年中通过考核验收的9个,共56个。其中,有14个乡镇被评为2017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省级样板,数目为全省最多。此外,龙泉市、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市(县)。

  伴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蔚然之风,各乡镇(街道)在基础功能完善、环境秩序改善、经济产业转型、乡愁特色提升、生态文明普及、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日新月异。美丽环境带动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催生美丽民生。

  一个个古老的乡镇,在原有的特色历史积淀上,构建出新的景象,散发出新的气息,呈现出新的生命力。

龙泉 乡村产业相融相合

  温润青瓷,高洁宝剑,水流三州,这里是文化深厚的剑瓷龙泉。

  “让我们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静而又无不安之感。”在瓦尔登湖畔,美国作家梭罗这样吟咏道,而在龙泉宝溪乡,当地人们每天都享受着这样宁静的田园生活,一个“快发展、慢生活”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和乡村旅游新兴区正逐渐成形。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激发乡村活力、唤醒乡愁记忆的过程,更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作为景镇融合的典范,宝溪乡在治理与发展间,找到了很好的融合点,通过把古老的龙窑文化与现代的竹建筑艺术和谐巧妙地融为一体,让古龙窑开窑和乡村漫游碰撞出更出彩的火花,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宁静山水间的升华,不仅为国家级4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还为宝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017年,宝溪乡成功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各项旅游收入约3500万元,同比增长240%。高山蔬菜、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快速发展,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坐享美丽经济带来的丰厚收益,与此同时,吸引了更多人才回流,村民开始返乡创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定位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高度融合。为了使每个小城镇都有独特的魅力,都有自己的灵魂,龙泉市在规划定位上下足功夫。竹垟乡“畲乡文化”、住龙镇“红色文化”、城北乡“百里绿色长廊”、安仁镇“鱼头和廊桥文化”等地方特色,在细节设计中不断融入,在统筹规划中加以保护。在“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上垟镇,这里并没有简单地将老的国营瓷厂拆除,而是通过进一步挖掘青瓷元素,以此为核心景区,逐步打造成国家级特色小镇。在竹垟畲族乡,保护修缮罗家大屋、王家祠堂等传统古建筑,留住浓浓乡愁的同时,让“孝廉”文化重放光芒。

  乡村与产业相融,规划与文化相合,整治与管理并重。龙泉用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卫生整治和秩序治理,通过建立起市乡村“四个平台”三级会商交办和“道乱占”巡查、整治联动等工作机制,实现一镇一队伍,进一步推动了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和“十乱”治理,并依托“美镇”大比拼、“随手拍”系统运用等督查手段,不断强化各级问题交办的高效整治力度,在集中整治中实现了长效管理的创新和探索。

  2017年,龙泉第一批六个验收乡镇(宝溪乡、竹垟畲族乡、住龙镇、城北乡、岩樟乡、上垟镇)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其中,宝溪乡、竹垟畲族乡被列为2017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省级样板,安仁镇小城镇整治方案获评省第二、三批优秀规划方案,龙泉市被评为“2017年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区)”。

  翻篇加速,扬帆再起,2018年,龙泉市将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续写好龙泉小镇故事。

景宁 保护开发恰到好处

  天籁民歌,活力舞蹈,多彩服饰,这里是充满畲乡民族风情的景宁。

  岁月流转,廊桥跨越了畲乡的古与今。群山之间,廊桥之下,依水而居的人们不断谱写着美好生活的乐章。素有“桥乡”之称的景宁东坑镇,如今朝着开放式的廊桥博物馆方向迈进。

  精准定位,东坑镇以“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为理念,全面加强古建筑、古廊桥保护和修复,翻修、加固国宝级古廊桥12次。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深挖廊桥、爱情、民族等特色文化,大到建成了廊桥文化带、廊桥文化公园、“廊桥驿梦”等大项目、大节点,小到在别致的廊桥路灯、廊桥造型的垃圾房、廊檐、花箱等小细节上也灵活多变地融入了廊桥元素。

  不仅是东坑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景宁每个乡镇都注重保护利用并重。景宁把保护和利用好古建筑古民居作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对于资金、技术等条件具备的古建筑古民居,因地制宜开展保护性修缮,修旧如旧,确保与原有风貌特色相协调。

  在注重文脉传承的同时,景宁还突出特色打造,彰显一镇一品,把凸显“山区特征、畲族特性和乡愁特味”的目标贯穿整治全过程,专门成立特色文化打造专项组,在19个小城镇建立驻镇规划师,指导各乡镇从本地风俗、生活习惯中挖掘文化符号和文化素材,着力打造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大均乡围绕“千年山哈·和美大均”主题,创建畲族文化创意产业街区,擦亮全域旅游“畲”字招牌。再如,大漈乡做足“初心”和“情怀”文章,修复历史古建筑古民居,全力彰显“宋韵古风”特色,守住美丽乡愁。

  值得一提的是,勇于创新的景宁人,还实现了全员整治常态治理的良好氛围。景宁全面推行“街长制”“路长制”等网格化管理模式,坚持每月“全民洁净日”、每季度“全域洁净乡镇大比拼”和美丽庭院创建擂台赛等活动,有效激发农村党员、家庭妇女、老年协会等群团力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建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形成。

  “三改一拆”彻彻底底、“五水共治”清清爽爽、“四边三化”干干净净、乡容镇貌漂漂亮亮、百姓生活和和美美,在这样的目标之下,景宁齐心协力,以创新实干换来了硕果累累。

  2017年,景宁首批8个乡镇全部通过验收,沙湾、东坑2个乡镇荣获省级样板,沙湾镇整治规划获省级中心镇规划样板,景宁被评为“2017年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通过整治,畲乡小城镇的“山区特征、畲族特性和乡愁特味”更加凸显,城镇秩序实现常态化管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了建设和美家园、打造民族风情特色园的幸福之路。

  2018年,景宁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朝着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快速度、更好成效大踏步前进!

云和 “6镇6景”各具特色

  层层梯田,十里云河,甜蜜雪梨,这里是如童话般梦幻的云和。

  从清晨起,微风带着玫瑰香,就潜入了花园。在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上千种玫瑰月季遍地开,引得八方游客驻足观赏,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座“爱情圣岛·玫瑰小镇”。

  打爱情牌,下玫瑰棋,如今,上万株玫瑰月季点缀了这个浪漫婚纱风景线,已是3A景区村的小镇处处体现爱情元素,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美丽婚纱摄影基地,仅2017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农家乐接待食宿游客7000多人,旅游总收入100多万元。

  这只是全市量身定制小城镇整治的“云和模式”的缩影,在城镇规划上,云和各乡镇立足各自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变“千篇一律”为“各具特色”。

  崇头镇以云和梯田创5A为总抓手,以全球梯田发展与保护联盟为依托,大力发展梯田观光游、山野探险游和农耕体验游,突出农耕故事,打造“梯田农耕小镇”;石塘镇唤醒瓯江记忆,突出渔村故事,打造“帆影渔歌小镇”;紧水滩镇发展生态云湖游,突出仙宫故事,打造“仙宫金水小镇”……

  在特色规划引领下,小城镇整治组合拳破风而出。整治城市秩序,全面开展道乱占、车乱开、“赤膊墙”整治、“蓝色屋面”整治和“低小散”整治等点位销号工作,聚焦到“点”,整改到“面”。全年累计完成交办点位整治1735个,切实消除“脏乱差”现象;整治乡容镇貌,实行项目制,建立整治项目库,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40个。

  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赤石、紧水滩、石塘自西向东,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瓯江湖畔;安溪、雾溪,神秘畲乡故事静待探索;崇头,云和梯田争创5A引领小城大变迁。

  有爆发力,更要有持久力,云和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成果,变“一时干净”为“一直干净”。创立“垃圾兑换超市”,实行村民收集分类、定点兑换物资、政府补贴差价,以垃圾兑换肥皂、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方式,引导村民增强公共卫生意识,效果显著,并在全县推广。从源头上保障白色垃圾不落地的“垃圾兑换超市”,获得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云和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两山”转换的重要通道、“全域景区化”的重要节点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坚持全域统筹与注重个性差异并举,按照“一镇一景”规划在6个乡镇全面铺开。如今,“6镇6景”初具规模,童话云和“大花园”轮廓日渐清晰。

  借整治之力,云和把小城镇建设转化成通往全面小康的一座桥梁,在接下来的征程中,云和将继续奋进,勇创先锋!


浙江日报 建设美丽浙江·聚焦整治成效 00021 丽水:四面岚光入画来 2018-04-12 浙江日报2018-04-1200007;浙江日报2018-04-1200011;浙江日报2018-04-1200016;浙江日报2018-04-1200006;浙江日报2018-04-1200014 2 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