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建设美丽浙江·聚焦整治成效

文章导航

诸暨:西施故乡 美丽传说

店口镇、枫桥镇、东白湖镇持续走在前列

  诸暨:西施故乡 美丽传说

  陈 爽

  在一座城市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小城镇究竟肩负着怎样的担当和使命,从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时间回拨到2016年,一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在全省全面打响后,西施故乡诸暨将“一年出形象、两年全达标、三年争领先”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凭借高质量的小城镇环境整治成效,这座文明城市的涵养和品质再次得到了现实呼应。

  实干与创新,转型和蜕变,是两年来小城镇的常态。

  过去一年,诸暨首批接受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的14个镇乡全部通过验收,通过验收的镇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店口、枫桥、东白湖三镇被列为省级样板,样板数量在各县(市、区)中居全省第一,次坞镇等5个小城镇列为绍兴市级样板,样板数量位居绍兴第一,同时诸暨市还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同年11月,诸暨又以同类城市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的好成绩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浣江悠悠,暨山苍茫,古韵与现代交融的诸暨,安放着越来越多现代人的乡愁和梦想,向着“全力争创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诸暨样板”的目标奋力迈进。

标杆垂范 引领前行的方向

 店口镇、枫桥镇、东白湖镇持续走在前列

  回望诸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历程,店口、枫桥、东白湖始终是标杆式的存在,其在整治中形成的创新实践,为后来者争相追赶和模仿。

  店口镇汇聚着八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被誉为“浙江资本市场第一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战役打响后,店口站在诸暨市域副镇的担当和北承南接桥头堡的高度,自加压力,拉升标杆,以“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标杆镇”为目标推进整治工作,促成工业发展和城镇治理完美和解:计划三年投入10亿元补齐生态短板,并以加强规划设计,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为抓手,对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展开重点整治,将15平方公里范围列为环评保护区。随着入城口改造、中央河道提升、美丽集镇建设等一大批项目接连启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为推动建设与整治同步进行,店口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城镇”标准化的试点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成立乡镇级美丽城镇标准办的乡镇,店口特色的“1+4+X”美丽城镇建设管理服务标准体系被列入省级标准化试点。

  在枫桥,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孝义路上走一回,相当于看了一部枫桥史!”春光明媚的午后,脚步轻叩在枫桥镇孝义路的青石板上,欣赏着两边林立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古朴典雅气质便扑面而来,得益于轰轰烈烈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批枫桥老记忆、老底子重见天日。

  从整治之初,枫桥镇便跳出小城镇的思维框架,以“全省一流小城市”为标准和出发点部署整治工作。经过一年多整治,坑坑洼洼、老旧破败的景象消失不见了,集镇区域截污纳管全面完成,“两纵三横”的城市道路框架基本成形。

  作为於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枫桥古镇改造无疑是整治的难点。2016年下半年,枫桥镇仅用两个月便完成了孝义路改造,打破了同类工程施工纪录,2017年,枫桥又对古镇核心区域统一进行立面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重建。如今,修缮一新的“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桥经验”研究与培训学院等人文载体,与古韵优雅的孝义路、桥上街交相辉映,几代枫桥人古镇改造的夙愿变成了现实。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一幅“溪上古镇”水墨画卷缓缓展开。

  东白湖镇以“东白山水、风情小镇”为理念,精心编制《东白湖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该方案凭借鲜明的地域性和高度的实操性,被评为“绍兴市优秀规划方案”。而在具体落实中,东白湖镇更是以打造3A级景区的高标准要求自我。

  这是一串让东白湖人骄傲的数字:“清除2000多吨陈年垃圾;整治3000多平方米的危旧房、2万多平方米的赤膊屋;改造近10万平方米的墙体立面;清理近4万米的“空中蜘蛛网”;近3万平方米公共空间得以合理利用,集镇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健身游”“赏花游”“乡村游”风生水起,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吸引了爱吾庐、德耘山庄等高端民宿纷纷落户,东白湖,这个大湾区大都市区的“健身房”“后花园”“疗养院”正越来越有魅力。

破立之间 释放发展新势能

 山下湖镇、大唐镇、直埠镇以退为进,促产业转型升级

  在这场破与立的环境综合整治战役中,一些城镇摆脱困扰产业发展的历史制约,盘活了产业活力,在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也为城镇居民的宜居生活拓宽了空间。

  乘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山下湖镇将“整治为基础,美丽为主线,变化为核心,发展为关键,富民为根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把整治工作作为改善城乡环境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回应群众期盼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来抓。

  珍珠养殖是山下湖镇的产业根本,传统养殖方式因破坏水质而饱受诟病。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该镇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向核心产业——珍珠养殖全面宣战,用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先后完成禁养区全部2800余亩田塘退养,并对4700余亩田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如今,从优美浓情的秋冬到百花争艳的春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发现,昔日斑驳破旧的墙面不见了,角角落落的杂物消失了,“浪漫珠宝城,时尚山下湖”正绽放出珍珠般的高洁与美丽。

  “全世界每三双袜子中,便有一双来自中国诸暨的大唐镇。”这是对大唐镇袜业的形象描述,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国际袜都”的美誉背后,是传统贴牌代工、低价恶性竞争形成的发展桎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战役打响后,针对产业低小散格局,大唐镇持续深化推进“六大专项整治”,累计整治关停低小散企业3000多家,并以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新引擎,致力于“创意+”“创新+”“互联网+”“资本+”“人才+”,跑出转型升级的加速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与此同时,大唐镇通过推进建设“美丽示范街、小镇客厅、镇容镇貌改造、入镇口改造、生态河道治理、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六大工程,美化城乡环境,加速城镇面貌提档升级。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支点,完成了“外在颜值+内在动力”双提升的发展布局。

  不同于山围水绕的山下湖镇、富裕现代的大唐镇,直埠镇的集镇略显简单,可用一个“直”字概括,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直埠镇在实现“空中再无‘蜘蛛网’,地面不见‘脏乱差’”的同时,着重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通过改建集镇农贸市场、建设休闲公园、“白改黑”工程等,增加群众生活便利度。

  在诸暨27个乡镇中,直埠镇经济实力处于中等水平,产业以制鞋业为主。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直埠镇摒除“GDP至上”思维,先后关停“低小散”传统鞋业作坊和严重影响环境的非法粒子加工点48家,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演变为倒逼鞋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

绿水青山 绘一抹乡愁底色

马剑镇、赵家镇、同山镇、

岭北镇、东和乡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还原了诸暨淳美的山水底色,诸暨人有了越来越多的乡愁安放地。每一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蜕变故事都在这里上演,诸暨人从中收获着乡村振兴的自信和底气。

  灵山脚下,剑水轻盈跃过,目之所及,遍野的绿意。春天,来到“灵山剑水古马剑”走一走,品一品本土美食“八大碗”,感受底蕴深厚的国学传承,别有一番情趣。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治出了马剑镇的环境承载力,拉近了马剑镇与游客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结缘马剑镇。整治尚未结束,马剑镇便迎来了发展红利,吸引来乡贤投资的“秦皇古道”酒店民宿项目和万卷书楼文化创意项目,投资3亿元的栖谷休闲度假项目和10亿元的颐和康养休闲项目都已签订框架合同,目前进入进一步洽谈阶段。

  千年的香榧树犹如一颗颗沧海遗珠,似一首首写在大地的诗,拱卫着会稽山下古老的赵家镇。赵家镇把环境整治作为“香榧+乡村”的重要抓手,以“生态引领、品质生活”为定位,先后对集镇区域137处背街小巷路面实施了硬化,开展了黄檀溪生态河道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美丽街区改造、旅游停车场等多个项目,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展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赵家。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像马剑镇一样,在诸暨,因“环境整治的小投入引来社会资本大投资”的现象比比皆是。

  环境整治使同山镇生态回归淳朴,布谷湖迎来成群白鹭来栖。同山镇曾做过一份“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显示群众满意度达86%,正是看中了这点,总投资达5亿元的魅力布谷湖生态农业嘉年华项目选择落户同山;在岭北镇,该镇以“乡贤+”模式,打好亲情招商牌,2017年引进大好高农业项目1个、基金项目9个,注册资金达10亿元,税收达4209万元,同比增长13.85%;在东和乡,总投资7.5亿元的春风十里小镇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投资5亿元的尧舜度假养生谷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幸福和美 此心安放是吾乡

次坞镇、陈宅镇、浬浦镇

惠民生聚民心

  美化城镇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度,是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初心和归宿,群众的获得感和热情参与,则是小城镇综合整治走向深化的源泉和动力。

  次坞镇上峰路段改造工程完成后,老街焕发了生命力,白墙灰瓦的建筑烘托出浓郁的古朴典雅的气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大提升了次坞城镇的品位,我最满意的是店铺和车道之间的外廊设计。”沿街居民说,外廊可以阻隔车道上的扬尘,还是一个舒适的等待区域,设计细节上呈现出的张力,彰显出对人和空间的最大尊重。

  在次坞,农贸市场不再污水横流,三星级的公共卫生间矗立在路旁,卫生院设施正逐步完善……随着次坞临杭产业园日益成熟,次坞正敞开胸襟,迎接怀揣着梦想的人们来此安居乐业。

  和次坞镇相似,陈宅镇积极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改造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将石壁江两侧的山水和镇区有机融合,通过实施临江浙派民居改造、滨江生态公园和沿江游步道建设,塑造了石壁江临水风光休闲带;原工商所改建为文化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场所;按四星级标准改造农贸市场,让群众对菜篮子更放心……来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温度和暖意在生活细节里缓缓流淌。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促成了民生工程与民心民意的双向流动,激荡起人们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热情。

  在规划编制阶段,为不漏一幢楼房、一个弄堂、一条沟渠……浬浦镇广大干群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大家走街串巷,访古迹,问旧居,保留修缮浬浦老街、老邮电所、老保健所等建筑,饱含时光韵味的浬浦记忆浮出水面,成为现代浬浦人共同的精神维系。

  如今,在诸暨城乡,出门见花园,处处有小品,大手笔可见诸山苍茫、浣水粼粼;细小处可闻花香四溢,体会乡愁浓郁,坐落于城镇的现代生活设施完备的“城市客厅”,更是拉近了诸暨与杭州、上海等大都市的生活距离。宛若大花园的诸暨,越来越让人们心驰神往。

  在这场时序和空间的变迁中,老街存老、新街焕新,乱象得治、气质提升,此中有延续、有革新、有嬗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大门,推动着诸暨通往新时代的康庄大道。


浙江日报 建设美丽浙江·聚焦整治成效 00024 诸暨:西施故乡 美丽传说 2018-04-12 浙江日报2018-04-1200007;浙江日报2018-04-1200009;浙江日报2018-04-1200012;浙江日报2018-04-1200018;浙江日报2018-04-1200006;浙江日报2018-04-1200020;浙江日报2018-04-1200023 2 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