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行军的号角

  清明前夕,一个阳光普照、满目尽是温暖色彩的下午,我去长兴槐坎东风村北山园自然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司令北山园住所旧址”拜谒英烈刘别生——方司令。

  刘别生1916年出生在江西省安福县南乡谷一户农民家里。1928年9月,一支红军的队伍从他的家乡经过,年仅12岁的刘别生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次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担任少共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39年,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副营长。由于英勇善战,1940年11月,他被提拔为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团长。

  刘别生是一条硬汉,红军长征时,他是红军的主力营营长,他的部队在湘江突围时损失较大,因为腿部负了重伤,他硬是爬了三天才突出重围,找到了留在南方的游击队。后来,他担任了新四军警卫团团长,在皖南事变时,横端着一挺机枪,身上挂满了子弹带,奉叶挺之命,率领军部卫士排奋勇突围,拼死保护部分新四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七道封锁线,战至仅存5人,后突围至苏南,终于与陈毅部队会合。

  1943年底,刘别生率领四十八团进驻长兴槐坎,化名“方司令”。刘别生在长兴屡建战功,打起仗来每次都冲锋在前,特别勇猛,所以,只要与“方司令”的部队交锋,敌人都闻风丧胆。

  1945年6月4日中午,刘别生带领一纵队一支队官兵迎战顽七十九师。刘别生率部在攻占新登后,又相继占领了城南的虎山、门前山、章家山等高地。但敌人却占据着更为有利的地形,并凭借先进的武器和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居高临下,拼命顽抗。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彼此都伤亡惨重。

  这一天注定不太寻常。虎山阵地上的枪声、炮声震耳欲聋,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中午,敌我双方依然僵持。刘别生打算在敌人占据的两个山上找到敌人防守的薄弱点,先组织力量和火力对敌进行佯攻,另外再派出一支突击队插入敌人防守的薄弱点,以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中午,太阳终于从厚厚的云层中探出头来。刘别生利用双方火力停息的短暂间隙,登上200余米高的虎山骑马石阵地,拿起望远镜向敌方阵地侦察。因为望远镜镜片的反射光被敌人发现,敌方的一阵重机枪子弹突然扫射过来,刘别生周边和身后的几棵碗口粗的松树应声折断,还没等站在一旁的两位警卫员反应过来,刘别生已经倒在巨石下。

  刘别生当时身中三弹,两颗子弹使他的左臂和左腿粉碎性骨折,一颗致命的子弹射中了腹部。尽管随军女医助张志衍飞快赶来替刘别生包扎了手臂和左腿的伤口,可腹部的伤口鲜血涌流不止,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将刘别生送往后方,争取手术。罗维道政委马上命令战士用毛竹和藤蔓做了一副担架,抬起刘别生就往后方医院赶去,他和张医助则在担架旁护送。途中,刘别生吃力地对罗维道说:“罗政委……我不行了……麻烦你把部队带好……暂时不要把我的情况告诉部队……我妻子刚生了老二……不要把我的事告诉她……以后她知道了,让她听党的话,一切……组织……会安排的……”

  这年,刘别生才29岁,他留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刚满两岁,小儿子出生才五个月。为了纪念在新登英勇牺牲的丈夫,后来,刘别生的妻子苏迪为大儿子取名为刘新,为小儿子取名为刘登。刘别生是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为了让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他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脚下的这块土地上。

  刘别生的血没有白流。他牺牲后,四十八团在粟裕司令的统一指挥下毅然撤出新登,放弃了临安,并在安吉的百丈、孝丰一带布好口袋阵。果然,急于邀功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进入了口袋,之后,第七十九师、忠义救国军及第二突击队也进入了口袋,均被我军大部歼灭。

  1955年,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王必成将军派人去临安板桥寻找刘别生的遗骸,打算将其迁至上海革命烈士陵园安葬。寻找人员在临安板桥找到一个小型的新四军阵亡将士的合葬墓,但由于时隔多年,谁是谁都已无法辨认。最后,寻找人员在征得刘别生家人同意后,把一具无名烈士的遗骨当作刘别生的遗骸运回上海的刘别生墓地进行安葬。王必成为其墓碑亲笔题写了“英名永存”几个字。

  就在我写作此稿时,接到刘新先生的来电,告诉我一段关于其父亲刘别生遗骸被找到的故事。他说, 2000年4月24日,《杭州日报》刊登了一篇 “一个新四军后代的‘新登’情结”的文章,讲述了刘别生妻儿替新四军还愿,帮助老区人民脱贫的事迹。

  5年后,也就是2005年的5月。临安有人用这张报纸包了半斤新茶,送给了一位当年参加新登战役的新四军老战士徐越。老人展开报纸品茶,不料被一篇文章的标题吸引了。他看着看着,竟然一下子把茶杯倒在了桌上,拿起报纸颤颤巍巍就要出门。原来,他就是当年埋葬刘别生遗体的当事人。

  徐越,浙江临安人。刘别生牺牲后,部队即将转移,为了防止敌人破坏烈士的遗体,徐越和几位战士把刘别生的棺木挖出后连夜抬到他家乡的深山老林中安葬,并做了秘密标记。

  看到这篇报道,徐越老人不顾年迈多病,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刘新。刘新听后十分激动,立即起身赶往临安。为慎重起见,刘新还请刑侦专家到临安的深山墓地中,取出了全部遗骸作现场分析鉴定,又经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对刘新带回的遗骸样本进行了科学检测,得出的结果与刘别生牺牲时的年龄、身高等主要特征一致,并与刘新的DNA同源!找到了,终于找到了!他就是英雄团长刘别生!

  刘新经过考虑,决定不再惊动已经迁至上海革命烈士陵园刘别生烈士墓中的无名烈士的遗骸,将父亲的忠骨庄严地安葬在新登镇塔山烈士陵园内,让他和271名牺牲的新四军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从北山园回长兴,当我回望这座美丽而幸福的江南小城,重温曾经的战争岁月,回望那些离我们远去的英雄的身影,不禁泪眼模糊。昔时人已殁,千载有余情。他们只是众多英烈中的一部分,有许多英烈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但就是他们,用生命呐喊,让行军的号角永远嘹亮!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行军的号角 2018-04-06 6947735 2 2018年04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