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寻访张人亚

  编者按:“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日子,本期《钱塘江》副刊推出一组清明主题文学作品。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新征程中,革命先烈的事迹是永恒的财富,是不竭的精神源泉,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传承伟业,奋力谱写华彩新篇章。

寻访张人亚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本《共产党宣言》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接受着人们的瞻仰。这是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中文全译本。

  北京中央档案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珍藏于此。这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

  穿越近百年风云,这两本珍贵的文献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起点。而它们得以留存,多亏了一个叫张人亚的共产主义战士。

  张人亚是宁波北仑霞浦人。在清明这样一个追思故人、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一行人前往北仑霞浦寻访革命先驱的初心,传扬信仰的力量。

  北仑霞浦是一个江南小镇,张人亚故居就位于霞浦的霞南村。走进这里,远远地,“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守护者”的标识牌,如一道亮光射进我们心里。放眼望去,瓦蓝的天空下,白墙黑瓦的民居楼房就像未经打扮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河畔,泛着丝丝涟漪的河水轻轻荡漾着,似在诉说这里沉淀已久的红色记忆。

  “北仑霞浦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时称‘下浦张’,这里张姓人口最多。”北仑区委党史办副主任贺海波是土生土长的霞浦人,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童年时的张人亚,就在霞浦学堂创始人张晚荷开设的新学接受启蒙教育,小小的四合院里,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循着“张人亚故居”的指示牌,我们推开一扇古朴斑驳的木门,恍惚间,一段穿越时空的历史画面,就这样扑面而来。抬头望去,“浙江宁波早期中共党员”“1922年上海金银业工人运动领袖”……一块块标识牌,犹如一座座闪亮的灯塔,照亮了时代。

  1898年5月,在北仑霞浦的农户张爵谦家里,二儿子张人亚呱呱坠地了。靠轮种族中几亩祭田兼作厨师为生的张爵谦,从小以“展祠基、隆孝养、敦友爱、恤宗族、励行俭、勤职业、谨防闲、御群下、省材用、戒争讼、慎嫁娶、俭奁妆”的家范,教养子女,在一度清贫的生活中,他依然想办法让几个孩子读书识字。

  与张爵谦同住一个四合院的张晚荷先生,信仰三民主义,他开设霞浦学堂后,常常在族学里向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在霞浦学堂遭到破坏之时,他就将教室搬进了四合院里,幼时的张人亚每天是被一阵读书声唤醒的。张晚荷先生的新式教育如一道闪电,冲击着张人亚懵懂的心灵,他立即翻身爬起,拿起书本冲进了教室……

  “张人亚的同学中,一直就有爱书、护书的氛围,他也养成了护书的习惯。有一个叫张季言的同学,后来捐了宁波天一阁五分之一的藏书。”贺海波觉得张人亚守护党章之举,并非偶然。

  “张人亚揭开了北仑党史篇章,北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建立中共地方组织以来,在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内反动统治谋求解放的过程中,许多北仑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目睹一张张革命先驱生平剪影,北仑区委党史办主任盛光杰饱含深情地说。

  与故居一条马路之隔的山坡上,是张人亚衣冠冢的所在地。周围青山环抱,绿水萦绕,正在新建的张人亚纪念广场上,挖土机轰鸣。在通往衣冠冢的小路上,我们一行人拾阶而上,每前行一步,仿佛和革命先驱一起匆匆而行,依稀间,张人亚回到霞浦老家的身影若隐若现。

  昏黄的煤油灯下,张人亚在霞浦的家中埋头学习。《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纪念册》……一本本红色书籍,犹如一道明光,指引他前行的方向。父亲张爵谦有时会过来给他披上外套,无意间瞥见桌上的书,他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闪烁的真理光芒,房间里留下了父子俩促膝长谈的身影。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滩。在这紧急关头,张人亚想到,平时学习后保存下来的党的文件书报对于革命事业太重要了,得想办法把这些资料珍藏起来。思来想去,一个念头闪现在脑海:送回乡下老家去。于是,一个冬日的午后,他悄悄地带着一大包文件书报,回到了霞浦老家,父亲看着他焦急探询的眼神,默默地点了点头。

  等到张人亚离家,张爵谦四处寻找珍藏文件书报的地方,书柜里、夹墙中……甚至粮仓、地窖,他都想到了,可这些地方都不是长久之计。他后来将儿子舍命带来的包裹,用油纸包好,放进了张人亚早逝妻子的棺材里,然后在长山岗上修了墓穴,将这些珍贵的文件资料存于这个衣冠冢里。

  每当下雨的天气,他担心文件资料会不会被淋湿;每当有老鼠出没,他又担心这些书报会不会被虫蛀。他还担心,要是有好事者盗墓,那可坏事了。于是,他专门在墓碑上少写了张静泉(张人亚曾用名)的“静”字。到1950年,没有等来张人亚的消息,在年届八旬之时,张爵谦挖开墓穴,打开棺材,将这批珍贵的文件书报取出来,上交给了组织……

  几十年来,张人亚的亲属从没放弃过寻找他的下落。2005年,亲属们查到一份1933年1月7日的《红色中华报》,报纸第三版左下方刊登了一篇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文章。家人才知道张人亚已因公殉职。

  远处,依稀传来北仑港畔的汽笛声,我们一行人凝视革命先驱的墓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张人亚的信念不变,初心不改。新的伟大长征,依然需要坚定信念,时刻对党忠诚!”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傅晓的一席话,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寻访张人亚 2018-04-06 浙江日报2018-04-0600004;6947660 2 2018年04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