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创新人才招引理念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看萧山如何为人才赋能

  创新人才招引理念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看萧山如何为人才赋能

  赋能,是这个时代里,吸引人才的有效打开方式。

  当下,人才抢夺在各大城市之间激烈展开,包括一些“一线城市”也争相入列。争抢人才常用的“杀手锏”,无非这些方面:一是户口,二是住房,三是补贴。

  杭州市萧山区正处于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城市发展的战略倾斜、外部环境的不断趋好、民营资本的蓄势待发,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雨露”,在人才抢夺战中,没有理由不主动出击。

  但是,萧山更深刻认识到,这个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人的工作变得很难被直接观察和测量,依赖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只有充分激活个体,才能持续地创新,才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萧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说:“懂得赋能,懂得创造一个赋能的环境,地区发展才能长盛不衰。”

  于是,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转型发展重大举措的萧山,跳脱出依靠资本争夺人才的惯用方式,围绕城市国际化和产业振兴两大主线,深刻把握人才管理工作的精神实质,加快人才发展管理理念的升级,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特色赋能道路。

  ——打通节点

  去年以来,萧山区强化“大院大所”的引入,从清华大学在萧山成立智库平台,到北京大学宣布在钱江世纪城打造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再到中法航空大学和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落地、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科大讯飞主导建设的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凭借分布在各处的人才“磁场”,萧山已然成为杭州集聚高教、研发和创新资源的又一高地。

  当创新经济业态,呈现出发散、细化大趋势,并且依靠众多节点自由连接,形成新的经济单元,构成所谓的“去中心化”。萧山“大院大所”的引进,就是这一源自互联网的创新理念的加速实践。

  五彩斑斓的城市未来,需要以“专业社群”为形态存在的组织“节点”去追求和探索。这些“节点”不断打通创新要素关联性,利用“黏性”引进人才、技术,同时衍生和孵化出新的面向未来的“节点”,逐步形成连接天下英才的“天罗地网”。

  “大院大所”的节点作用,在这时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根据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与萧山的协议,研究院将围绕信息网络前沿技术,每名院士将分别牵头筹建一个产业方向,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世界一流专家,聘请一批国内外领军专家,汇聚一批全球极具潜力的青年科学家,打造一个面向未来信息经济发展趋势研究的跨学科智库。如今,研究院全球引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行业人才将通过这一平台节点,加快向萧山聚集。

  ——借助市场

  最近,全球基因编辑领域一流的年轻科学家杨璐菡博士带着项目落户到了萧山,借助杨璐菡博士的专业眼光及人才观,以她为旗帜、标杆,萧山在“异种器官移植”为突破口的生命科学领域开始谋篇布局,已形成人才发展良好态势。

  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才是无边界流动的,但人才流动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未来虽然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但最具敏感性、对时代趋势细节变化最敏锐、感受最深的,最终还是创新人才、科技企业等市场主体,也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萧山才能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把决策权前移到对未来有敏锐嗅觉的主体身上,探索打造人才社群,并以此聚集该领域的人才,主动拥抱未来。”正如萧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所言,人才工作市场化,积极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更能达到“以一个人引进一群人”的效果。

  目前,萧山正在大力鼓励广大民企投资建设科创园和众创空间,广泛调动市场主体引才积极性,仅民营科创园已达18家,毫无疑问成为重要的创新阵地。

  ——关注需求

  当下,萧山正大力推进钱江世纪城国际人才创业社区、杭州中俄人才创业园、中英产业新城等国际化平台建设,加强国际人才先行区建设,努力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和独特优势的人才高地,实现人才生态最优区之梦。

  生态最优,必定关注人才多样化需求,也关注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萧山的政策再次起到赋能作用。

  萧山建立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以市场化眼光评价人才项目,激发各用人主体在专业领域的引人用人潜力。同时,萧山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效率,缩减资金兑现周期,让人才项目能够快速落地、快速启动,不让人才等不起、耗不起。

  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完善人才工作格局,才能为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萧山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将人才工作纳入考核,开展述职工作,并落实行业部门抓行业人才队伍职责,形成人才工作齐抓共管、统分结合的工作格局。

  未来五年,萧山的目标是引进10万名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引进培养5万名国内中高级人才,引进1万名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在新时代、新目标的牵引下,萧山一系列创新人才社群规划逐步走到台前,并加快从文本概念走向实践探索,一条补上人才短板的路径已然成型,政府赋权、政策赋能,与企业市场能力相结合的人才服务管理改革正在萧山上演。

政策赋能 吸引人才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更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近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适应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萧山区出台了《萧山区引进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来萧创业创新新一轮“5213”计划的办法》《萧山区“金梧桐”人才安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以及《关于加大全球引才力度 推进萧山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建设的实施办法》等四项人才新政。

  有广度

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此次新政惠及对象既有处于“塔尖”的院士专家,又有作为“塔身”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也有作为“塔基”的广大高校毕业生,覆盖面很广,构建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政策体系。

  坚持国内国外并举,创业政策不局限于海归人才,也包括国内高层次人才;对符合人工智能、工业数据、量子通讯等新兴产业导向的人才团队,可以做到“不以学位论英雄”,完全“无门槛”扶持。

  有力度

扶持的额度进一步提升

  首次明确了院士等一流专家“最高1个亿”的资金使用细则;“5213”计划项目的创业扶持资金最高可达1500万元。根据人才及项目发展情况,还给予动态追加补助,只要是“真金”,必能获得最大的扶持。如入选创业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其创办的企业能再获得600万元的额外奖励。

  全职(特聘)院士专家到萧山工作,还可以获得500万元生活补助或免费获得住房一套。

  有精度

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发力

  推行院士等权威人士的青年人才举荐制度,在现行人才政策体系范围内,青年人才能享受什么样的人才政策,由院士等权威人士“说了算”,突破了原有的评审机制。

  针对海内外创业者,除了给予初创时的项目扶持以外,还给予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市场资源对接、公共平台支撑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现人才引进、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体系。

  通过组织专场评审等方式,围绕不同行业开展精准评价,让人才与真正“行家”对话。对项目的扶持,也将集合人才、产业、科技等政策,全方位发力,协同攻坚。

  有温度

提供多元化的安居保障

  “金梧桐”计划以货币补贴和现房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精准解决创业创新人才生活安居问题。

  在货币补贴方面,中高级人才可获得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每月最高4000元租房补贴和5000元生活津贴;到萧山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除了可以获得最高4万元生活补贴,还能获得最高30万元银行授信贷款,并给予3年的贷款贴息,尽可能保障在萧就业的大学生,能够体面生活“零成本”。甚至,连到萧山用人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能拿到生活补助,提前感受到萧山的“温情”。

  引入市场要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人才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培育一批社会化人才租赁住房服务商,多渠道保障人才租赁住房。预计3年内,可提供1万套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

  有速度

转变理念突出效率至上

  新一轮“5213”计划调整了项目评审和资金拨付方式,确保创业团队最快在一个月内就能拿到首笔百万级别的启动资金;符合条件的人才到萧山后,2天内可以住进“如家般温馨”的人才公寓,全部在线完成,一次都不用跑。

  此外,图灵小镇、钱江世纪城国际创业街区等高端人才平台的建设,也通过借助市场资源提升总体效率,全方位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最优空间、最佳生态,展现“萧山速度”“萧山品位”。

优势赋能 加速发展

  G20杭州峰会把萧山推向了世界舞台,2022年亚运会又将为萧山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创造新的条件。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萧山加速发力,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加强烈。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古语讲的是和谐相处的人际模式,“为人”“予人”就是给予的能力,用到今天人才招引和管治同样有效。

  萧山发挥地区优势,为人才赋能,从而打造出一批“专业、敬业、乐业”并适合地区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同时,又以高速成长的机会、彻底挥洒的空间,招揽更多精英,由此良性循环,发展获得更大推力。

  这里有环境

  萧山在杭州新中心钱江世纪城,打造国际人才创业街区,在江边优美的公园打造图灵小镇,在湘湖旅游度假区打造“院士岛”,传承萧山文脉。

  萧山的目标是把萧山最美的“风景”,留给最美好的“未来”,一道把萧山区打造成高端智力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新“磁场”。

  这里有创新

  萧山是制造业强区,拥有万向、传化等一批知名企业,雄厚产业基础之上的转型升级,为萧山未来产业的发展和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开放的试验场景,“老树”发“新芽”,传统产业的“巨无霸”,也在创新道路上越走越远。

  萧山关注着小团队、小创新,不以现状论英雄,更加着眼于人才的带动作用以及企业的未来成长性,诞生许多新兴创新主体,带动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星火”广“燎原”。

  这里有情怀

  允许试错和失败。萧山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给人才充分试错机会、试错成本。比如给予创业人才多次评审机会,符合人才项目成长规律。设立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筹建“萧山人才银行”,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拓展人才服务半径。

  举办首届“萧山人大会”,用亲情、乡情激发全球萧山人的归属感、认同感,促进萧商回归、人才回归、要素回归。以“遇见”为主题,举办首届“萧山未来论坛”,全方位展现萧山创业情怀,共话发展未来。成立萧然学子联盟,建立北京、天津等10个分站,吸引高校青年学子特别是萧山籍优秀学子建设家乡。

  不拘一格降人才。当前萧山正在建立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以市场化眼光评价人才项目,激发各用人主体在专业领域的引人用人潜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平台”“人才社群”。

  这里有文化

  萧山是跨湖桥文化发祥地,有着8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多年的建县史,有着“卧薪尝胆”的越文化、“奔竞不息”的潮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一座城市真正的实力与魅力,在于其不仅吸引人才就业,更能吸引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萧山又正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关键期,是杭州“拥江发展”的主战场,正朝着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不断前进。

听听人才们

怎么说

  杭州“创客天下”总决赛获奖者、杭州竹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栾图:

  “萧山是一个活力之地、包容之地、奋斗之地,这些基因早已根植,所以不只有传化、万向这样的“巨无霸”,也有无数中小企业愿意扎根于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这种地方性的精神传承非常重要,这种精神来源于大众对创业者的尊重,来源于政府对创业者的支持。”

  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杭州畅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畅:

  “项目落地前我曾回国到各地考察,了解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萧山的政策相比于其他地区是大刀阔斧、酣畅淋漓的。从参加项目申报、答辩到最后项目落地、政策落实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公司注册到扶持资金到位仅用了三周的时间。这就是效率!”

  英国约克大学博士、见道(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泽仪:

  “萧山区政府帮助我们尽可能减少了冗余繁复的流程环节,为初创期企业争取了最为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还有设施齐备的人才公寓以及社会保障服务等生活配套政策,解决了我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萧山这种‘跳出框架讨论问题’的人才政策,切实地做到了把国际上科技研发前沿领军人物吸引进来。”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看萧山如何为人才赋能 2018-04-03 浙江日报2018-04-0300003;浙江日报2018-04-0300005;浙江日报2018-04-0300007;浙江日报2018-04-0300008;浙江日报2018-04-0300010;浙江日报2018-04-0300011;浙江日报2018-04-0300028 2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