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供电:助力小城镇走上生态文明幸福路
朱浙萍 徐芝婷 陈方正
美丽乡村建设、保卫蓝天电能替代、共享电气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再电气化战略进程不断加快,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入实施以客户为中心、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服务工程,统筹城乡电网发展。在永康供电公司助力下,永康各地的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美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永康市舟山镇一跃成为省小城镇综合整治的样板镇,2017年获评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小镇。
家庭“再电气化”
让新生活更美好
“门前曲径绕花树,屋内生活电气化。”这是舟山镇端头村87岁徐春枝和92岁老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幢陪着他们一辈子的二层砖木老房子经过改造后,古朴典雅、结构合理、通透敞亮,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热水器这些电器一应俱全,“新农村+家庭再电气化”让他们家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庭院”。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足让两位老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真实强烈。
3月6日,永康市供电公司石柱供电所共产党员郑法森、陈九卿来到两位老人家里,检查表箱和线路,确保安全可靠的供用电。
2017年端头村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典型。永康市供电公司为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中心精心设计供电配套方案,规划供电线路和配置电表箱,确保处理中心如期投入使用。
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下,餐厨垃圾处理器24小时能消纳2吨厨房垃圾,端头、舟二等7个村3000多农户家的生活垃圾送到这里,不仅垃圾处理运输成本降低至原来的20%,减轻了环境污染,更有益的是,垃圾三化处理后成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帮助农村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链。可以说,今天美丽的山乡风景,是大家共同努力绘就的。
共享电气化
让古村落更美丽
“碧池红鲤映雕梁,斗拱彩灯照高檐。”古朴抱真、精雕细琢的黄印若公祠,穿越百年时光,宛如一位典雅端庄、安详静谧的江南女子,在数十盏彩灯的烘托辉映中,焕发出迷人神韵,成为舟二村百余幢古民居文化的典型。
为助力古民居、古祠堂旅游开发和规划建设,2017年,永康供电公司科学规划电力配套方案,从高压线路、配电房等主要电气装置设计标准、安装施工规范,到电缆管道起止走向、进户开关箱设置,都精心设计,使其古今融合、宜景宜情。新架设地下电缆6000多米,安装低压电缆分支箱、过路箱30多台,不仅维护了门楼、牛腿和花拱等构建的完整,而且确保了古建筑的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价值,舟二村获得了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浙江省传统村落、浙江省第四批非遗旅游景区等荣誉。
“青山湿地映古村,翠林花海展新颜。”舟山镇750多亩湿地公园里,点点白鹭轻轻掠过一排排崭新高压线。“万株古杉披彩衣,四季长廊绘美景。”在整齐美观路灯点缀下,共同绘就舟山镇“最美公路”。“绿树红花人家绕,白墙黑瓦景色新。”电缆入地工程让舟二村百幢古建筑和80个新农村“美丽庭院”烟雨中如诗如幻。
电能替代
让新农村更富裕
“一年之计在于春。”舟山镇外木坦村的蚕农周森这些天格外忙碌,为即将到来的春蚕养殖做准备。这里与湿地公园相临,天蓝水绿、空气清新、嘉木繁荫,是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示范基地,生产优质天然的家蚕彩色茧和超细蚕丝,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科技创新孕育出的“彩蚕之乡”,去年周森家200多斤彩色春蚕一投放市场,就收到来自中国茧丝绸市场外贸销售的一笔500万元的订单,这让蚕农们惊喜不已。
特高压工程为蚕乡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落户该镇的浙江省首座特高压换流站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电端——500千伏永康变电站依山而立,自2016年投运以来,通过“西电东送”工程已消纳清洁水电33亿千瓦时,“彩蚕之乡”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保卫蓝天电能替代工程更是让舟山镇现代化蚕桑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如虎添翼,全自动热风循环烘茧机取代传统的煤炉土灶烘茧生产方式,智能评茧仪、电子磅秤、水分测定仪、输送带等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年替代电量47520千瓦时,相当于年减少直燃煤2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吨,助力永康市成为清洁能源优化绿色GDP的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五彩缤纷的蚕丝从山清水秀天蓝的浙江出发,跨越丝绸之路,抵达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一带一路”让山乡百姓走上致富路。
“中国方山柿之乡”舟山镇大路任村的任峰是全村最早实现商业化经营的柿农,引进现代化种植和加工技术,安装整套水泵灌溉设备,配置一台15千瓦烘烤箱、一台15吨容量冷库、真空包装设备,大大提高了方山柿鲜果和干果的产能和产量。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果农采用现代新技术种植。
为了让5000多户柿农们用上放心电、满意电和舒心电,永康市供电公司在实施新一轮农网提升工程中,新建改造高压线路3000多米,增容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了一台4000千伏安的升压变,彻底解决电压偏低困难,助力柿乡果农发展。这个具有上千年栽培历史、丰满甘醇、营养丰富的“中国方山柿”连续三年在浙江省农博会上获金奖,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