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王尧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向需要创新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改革政府职能,更需要人才的推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省委书记车俊也强调,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更加鲜明地树立人才强省工作导向,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需要我们从人才工作意识、人才管理制度、人才发展生态等方面入手,注入动力,厚植根基,不断增强我省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着力建设人才生态最优省份。
着力树立人才资源意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蓄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强调,“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性资源”。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充分挖掘、利用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才意识是必然前提。
首创人力资本新理念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才资本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以及贫富差距的决定因素。在人才引进工作开展初期,浙江也曾面临对人才重视不足、人才观念落后等问题。直至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八八战略”,精准定位人才强省发展目标。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实施,才有了现如今人才工作的“浙江经验”:摆脱广撒网模式,精准聚焦急需紧缺人才;拓宽引才渠道,国内国外双管齐下;树立科学人才观,发挥人才能动性。人才的助力,既推动科技创新,也繁荣人文社科;既是实现浙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文化浙江”的活力因素;同时,也是构筑城西科创大走廊、高校引智基地等创新平台的基石。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过去的经验既是宝贵财富,也带给我们新的启迪。它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更新人才观念,从世情和国情出发,树立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纠正把人才资源等同于人力资源的看法,寻觅人才求贤若渴;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纠正唯学历唯职称的片面认识,举荐人才不拘一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纠正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发现人才如获至宝;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社会资源的观念,纠正人才使用中的本位主义做法,使人才各尽其能;牢固树立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的观念,纠正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尊重人才见贤思齐。
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这就要求人才能够充分流动起来,因此,一方面需要理顺机制,引导人才流动合理有序进行。另一方面需要破除障碍,提供多种形式的人才流动。
理顺机制,引导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是高质量发展平稳进行的基本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走向市场和实行市场配置是人才市场化的两个鲜明特征。但这也导致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各地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待遇高就跳的无序流动。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人才的宏观调控,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的手段,正确引导人才流向,从给予“超国民待遇”向“国民待遇”转变,引入发展机会、科研平台等软环境因素,以事业为载体,让人才得到持久的“高收益”。浙江在人才工作中,就着力探索创新政策激活人才,通过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浙江红卡”等政策,吸引并稳定人才。
破除障碍,实现人才自由流动,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星期天工程师”到“人才柔性流动”,再到“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浙江一直在不断探索人才流动的新形式。在“25条人才新政”中,更是进一步破除固有框架,为人才流动提供便利,如引才不再受编制限制,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可以设立特设岗位,引进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在职创业并按规定获得报酬;优秀企业家、企业“千人计划”人才和天使投资人可在高校、科研院所兼职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或创业导师等。这些促进人才充分流动与交叉融合的制度设计,有利于促进创新、提升活力、推进发展。
着力深化改革优化人才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潜力
“尚贤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打造“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人才沃土。
“五位一体”的人才生态优化工程以及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的目标,正是人才工作“浙江经验”的核心。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一直激荡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如何吸引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归来,“单一要素”已不具备吸引力,“创新群落”“生态环境”才是新的竞争力。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类硅谷”的发展环境,信息产业基础与创新驱动发展链的持续聚力,各类创新、引智政策的支持,都为浙江人才工作的持续开展注入隐性动力。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统筹整合人才工作力量,既领导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也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合力;二是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引进、投入保障六个方面把握改革重点,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等问题,逐步摆脱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问题;三是把握和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加快编制创新目录和引才目录,绘制特色产业地图和特色人才地图,实现政策支持向法律保障的转变,增创人才战略资源新优势。
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结合“最多跑一次”以人才服务平台为基础,组建开放共享的人才信息数据库,完善人才联系制度和跟踪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需要我们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 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