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以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的基本方针。具体表现在: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引领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实现平衡发展,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平衡发展;三是实行联动开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对浙江这个人多资源少、市场经济又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以进一步开放来推进今后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招。在新时代怎样推进对外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两个方面的新定位。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前提。而国际合作发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平台,也是推进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实体基础。正因为此,我们必须以“一带一路”来引领新时代的浙江对外开放。这是浙江在新时代以进一步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基本背景和理论逻辑。

  建议浙江研究实施“与”字形开放强省战略,推动进一步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考虑到浙江的地理区位、发展历史和面向新时代发展的任务诸因素,建议浙江研究实施“与”字形开放强省战略。

  首先,“与”字形战略完整地呈现了浙江城市群和产业群的空间地理形态格局。浙江提出的杭州湾区建设,在空间格局上,依托沿海跨湾陆海多条重大交通通道,形成“一核三引擎四廊带十平台”大湾区空间形态格局。具体来说,一核,即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三引擎,即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为主引擎;四廊带,即联动发展沪嘉杭湖科创大走廊、杭绍甬智能制造产业大走廊、沪甬舟海洋经济大走廊、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十平台,即打造杭州江滨国际智造新区、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争创自由贸易港等十大高能级平台。

  而去了上下两横的“与”字呈鱼钩形,完美演绎表现了浙江区域发展规划“一核三引擎四廊带十平台”空间形态格局。嘉湖直接杭州后形成第一个节点,即杭州湾经济区,接着鱼钩横竖结合在宁波舟山方向,体现了世界第一大港的“带路”地位和试办自由贸易港的引领作用。最后又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收钩,这样就将浙江最重要的杭、甬、温三市连成一线,更好地发挥其对全省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四大经济廊带已有三条在鱼钩形上布局。再加上宁波舟山至台州温州一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的发展,把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一紧密结合互相联系的空间架构中,十大产业平台错落有序布局,这个“鱼钩形”成了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轴。

  其次,“与”字形战略突出强调要解决好浙江开放发展战略的两个薄弱环节:一是紧紧围绕和依托上海,实行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二是高度重视浙西南地区发展,通过绿色发展积极促进丽水、衢州等地区发展,解决省内沿海和山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与”字的上下两横,就是突出来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上横直指上海方向。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地位不可撼动,浙江要在为上海服务中取得发展“红利”。下横把浙西南地区与浙江东部地区联接起来,体现了落实党的十九大平衡发展方针的具体取向。

  再次,“与”字形战略突出了浙江整体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取向。从浙江的地形与人口分布来看,山区占地面积七分,人口和城市又大部集中在不到二分的平原地区。因此,必须在发展中实行均衡战略,加强协调性,以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为进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创造基础。“与”字形战略突出体现了这个特征。

  最后,浙江“与”字形开放强省战略,既利用了汉字所特有的具象和字体结构,反映了经济学上的产业和城市的空间格局,突出了要重点解决的薄弱环节,又用汉字所特有的内涵,揭示了多重的文化和哲理内容。“与”的第一层意思是表示与“狼”共舞,胆大艺高,表现了浙江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全面提高素质的决心和毅力;第二层意思是与“你”同行,其利送金,表现了浙江在发展中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合作获得共赢的基本态度;第三层意思是表达了浙江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一种人生态度等。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开放进入了新时代。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构建开放新格局成为新时代开放的主轴。浙江“与”字形开放强省战略就是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而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浓缩了以开放带动发展,以“走出去”促进“强起来”,以平衡发展解决不平衡等具体方面的内容,具有经济和人文两重意义,因此我建议作为浙江经济规划和对外宣传的一个核心概念来使用。

  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浙江进一步开放的突破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浙江怎么实现进一步开放?这是目前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演进历程和浙江未来的开放格局来寻求突破口。从上面“与”字形开放强省战略看,第一个节点的杭州湾经济区,第二个鱼钩横竖结合处的宁波舟山方向和收钩处的温州,显然是对全省进一步开放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三大战略方向,其中在宁波舟山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应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明确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已是箭在弦上。

  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港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特定区域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扎扎实实的升级。

  从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经验看,自由贸易港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贸易自由。通过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建立第三方的角色,并借用第三方的土地完成加工制造存储销售运输等行为。而在监管方式上,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也就是“海关后撤”到二线,自由港内部成为“境内关外”。事实上,这也是自由贸易港和自贸区、保税区的最大区别。

  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自由贸易港对发展外贸、扩大开放极为有利。但是建立自贸港的要求条件比较高,从物流条件看,需要交通便利、具备港口功能;从经济功能角度看,开展的离岸业务是内地没有或者其他地区很难做到的。同时,由于作为其基础的保税港目前更多的是作为航运中心的配套政策实施,因此一般只有具备国际航运中心资质的沿海城市才可以申请并获得批准。显然,宁波舟山具有年吞吐量十亿吨的港口条件,又有自由贸易区和保税港建设的基础,特别是浙江从去年就先行布局开始建设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这样,建立宁波舟山自由贸易港就具备了特殊的优势条件。现在的任务就是要乘势而上,加强整合,在加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引领和推动全省进一步对外开放。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浙江要沿着“硬软”两个层面和三个“突破点”予以推进:

  一是做大做强“一线”,吸引更多的国际贸易货物通过宁波舟山口岸中转,努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枢纽港口。同时推动“二线”监管更加灵活便捷,吸引更多中西部地区的货物从浙江进出,促进内外贸联动发展,带动浙江的外贸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是重点在贸易便利化、金融市场开放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实现突破。特别是在政策创新上围绕“人、资金、货物的自由流动”方面要加快实现突破。

  三是对标国际上自由港的成功实践,结合中国国情和浙江的有利条件,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公共服务平台、港口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配套功能。

  这样,结合浙江自身的发展条件建设自由贸易港,就可以有一个恰当的发展路径来引领全省发展的新方向,构筑开放的新平台,形成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发展的新目标。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7 以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03-20 6834089 2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