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代表委员聚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打造“双创”升级版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网友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在浙江广泛应用,离不开这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底蕴,更离不开政府培育的政策土壤。

  “创新”“创业”,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浙江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汇集群智,为打造“双创”升级版找寻着力点。

  创新平台

  发挥共享效应

  “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行字,全国政协委员、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印象深刻。

  “这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举措”,他回忆多年前,省科技厅就建设了一个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整合省内大学、科研院所、分析测试机构和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事实证明,此举不仅提高了仪器使用率,还节约了政府和相关单位的资金投入,降低了科技创新成本。

  “如能打造一个更大范围的平台,整合远程智力资源、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信息等资源,采用网络协同模式,就能突破目前物理空间限制,为中小创新创业者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同时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渠道的重复设置和资金浪费,推动创业创新。”盛颂恩委员建议,由政府主导平台建设,研究政策克服利益屏障,可在一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先行试点,制订相应标准体系,发挥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的最大效力。

  “打造‘双创’升级版,高校应有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介绍,在宁波大学,学生必须修满创业创新课程的4个学分。为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学校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最长年限达8年。此外,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每年招收50名学生,针对性创设课程,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目前,该校学生创业率已达5%,创业班学生创业实践率达100%,创业班创业率达50%以上,2017年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未来,我们还要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汇聚创新人才、完善支持师生创业的政策机制等方面再下功夫,推动高质量创新创业成效不断显现。”沈满洪代表说。

  有形之手

  打造最优生态

  最近,腾讯发布的《2017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显示,金华和贵阳仅次于深圳,跃居全国年轻城市排行榜并列第二位。

  “金华的‘年轻’有什么秘诀吗?”采访中,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长尹学群分享了这个新闻。“金华是一块‘双创’热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金华,是他们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年轻活力!”尹学群代表说。

  电子商务是金华的名片。2017年,金华电商网络零售额2346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二;跨境网络零售出口占全省的55%,平均每天有700多万件快递发往全世界。信息经济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二。

  在尹学群代表看来,金华“双创”的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地营造的良好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双创”升级版。“双创”如何升级、上水平?尹学群代表认为,当下的“双创”是在发展步入新常态、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的“双创”,“双创”的主体由能人精英为主向大众草根扩散,动机由生存型为主向发展型为主转变,方式由粗放模仿型为主逐步转向集约创新型为主,领域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演进。“所以,‘双创’要升级,首先政府要转型升级,土壤的‘肥力’必须跟上。 ”

  为此,金华在全省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万家,企业总量增长24%,增速居浙江省第一。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下大力气为企业减负……

  尹学群代表表示,打造“双创”升级版,金华将高度重视制度供给、服务供给、政策供给,强化“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政务服务优于政策激励”的理念,持续优化“双创”生态,打造具有“硅谷气质”的“双创”热土。

  从浙中大地到东海之滨,不变的是政府为“双创”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宁波市全力支持新材料初始创业园建设,“零租金”提供园区与厂房。“科研成果有了孵化平台,在这里取得接近产业化的成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介绍,目前园区已有24家公司进驻,吸引投资3.8亿元。

  “要实现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需要突破人才队伍、成熟技术、装备集成和中试或小批量量产贯通等瓶颈,还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黄政仁代表认为,打造“双创”升级版,核心是政府宏观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度。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让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无缝对接,让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环境更优。”

  人才集聚

  用好第一资源

  2017年,浙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1.25万亿元,对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达37.1%。“这其中,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温暖介绍,除了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新四军”外,我省正通过重点引进带有高端项目的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两院”院士和外国院士专家,让更多高端人才加入“双创”队伍。

  “要引入人才,也要让现有人才资源发挥最大优势。”温暖代表告诉记者,针对体制内人才流动难的问题,我省出台相关政策,允许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创新,明确6年内事业身份不变、社保待遇不变,创业失败可以再回来。政策实施后,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共有41名事业编制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

  此外,浙江还通过政策引导,让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创业创新。2017年以来,在全面推行“人才+”行动中,信息、健康、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万亿产业的每个产业,都同步制定了产业人才发展规划、产业人才地图和产业人才数据库。同时升级“双创”平台,增强人才承载力、聚合力、竞争力。之江实验室成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正式获批,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等若干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这些平台必将成为‘双创’重地。”温暖代表还建议,通过对口帮扶、有效激励、税费减免等措施,引导人才到乡村创业创新,并从政策环境、发展空间、人居环境等方面发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仅有领军人才,也不足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黄政仁代表建议,要定点定向培养各环节人才,特别是工程技术人才,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此外,也要针对产业发展新方向积极引进人才,创建一批“双创平台”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打造“双创”升级版 2018-03-08 6747087 2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