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社会

救助站里的坚守

在这座城市留“一道门”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施佳琦 通讯员 张健钰) 离年关越近,回家的脚步越急切。今年除夕,为了给流浪乞讨人员留上“一道门”,黄丽军又将值守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岗位,这是他第三个不回家的春节。

  “这是一份建德籍流浪乞讨人员的资料,要再查实一下。”2月6日中午,搬完春节储备的救助物资,回到办公室还没坐下,新的任务又来了。今年39岁的黄丽军是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副科长,甄别疑似受助对象的户籍信息,还要护送流浪乞讨人员返乡,这些都是他的工作职责。

  定点医院、公安部门和救助站,是黄丽军最熟悉的工作场景。“今天要去医院排查无主病人的身份信息,下午去公安部门用人脸识别技术鉴定身份。”黄丽军说。临近春节,救助站更忙碌了。这一天,站里就有三支队伍15个工作人员分头出发,分别护送宁波、金华和安徽屯溪共6个流浪乞讨人员返乡。

  这一年下来,经黄丽军手查证身份并顺利返乡的疑难受助对象就有90余人,尽管工作节奏快,但黄丽军已能自如应对。自2009年从部队转业到救助站后,黄丽军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8年。

  “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关心他们,感受到杭州的温暖。”黄丽军说,救助站就是杭州为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留的“一道门”。每年春节期间,救助站保持24小时响应,并组织滞留在站里的流浪乞讨人员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洗浴、换新衣。

  但为了守住这“一道门”,黄丽军今年的年夜饭,又将在值班岗位上匆匆解决了。救助站有8个班组,今年是黄丽军排到除夕当班的第3年,每年这个时候,黄丽军和家人心里不免遗憾。

  不能回家过年,黄丽军最牵挂的便是父母和妻儿,一想到这,他又加快了手头的工作。这份同情心让他更加理解流浪乞讨人员回家心切的心情,“想到他们能在春节前顺利回家,就觉得很开心、很值得了,就算第四年、第五年还要留下来,我也会继续安安心心地值班。”黄丽军说。

  救助站里的春节,留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回家,也是为了给回不了家的人一个“家”。

  2月7日清晨6时,黄丽军又上路了,护送一位河南籍的流浪乞讨人员返乡。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0 在这座城市留“一道门” 2018-02-14 6596941 2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