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信息经济增加值劲增三成 财政总收入全省第一

余杭,创新牵引高质量发展

  余杭还是那个余杭。

  这里是古杭州之根,“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起点在其境内的塘栖古镇,大运河上唯一的七孔古桥——广济桥依旧静静矗立。

  余杭也不再是那个余杭。

  作为全省创新高地,余杭区已然是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区县标兵。2017年,余杭区实现GDP 169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位列全省第一,科技创新已成该区经济增长主引擎。

  “科技、人才、创新、未来”,这些标签,成为引人注目的余杭符号,这片承载着新产业、新科技未来的沃土,正筑起一个新的梦想高地。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余杭,感受这片创新之地勃发的生机和活力。

  新兴产业百花齐放

  年关将近,古镇塘栖,古运河边的一家酒店里,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这里举办年度会议。公司总裁任富佳宣布了一个好消息:老板电器已连续3年稳居吸油烟机全球销量第一名。会场内顿时一片欢腾。

  任富佳告诉记者,2017年是老板电器专利增长和增长比提升最多的一年,诞生多达3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例如,第四代两倍风压大吸力油烟机创新采用外转子、智能变频等技术,再次定义大吸力油烟机的行业标准。

  “我们认为,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自我颠覆的核心就是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从“如何PK行业对手”转移到专注于技术研究,老板电器几年来完成了企业竞争向自我引领的转化。去年,老板电器美国加州创新中心揭牌,致力于围绕物联网等技术探索厨房空气油烟治理与净化的创新方案。

  余杭境内,京杭大运河悠悠流淌。余杭人以“上善若水”的秉性,沉稳应对着转型中的各种挑战。在世界经济风云诡谲,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大变局中,余杭凭借强劲的创新能力,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在推动发展动能转换中,余杭正迎来重要转折点。矿采、水泥、铸造、钢铁、印染、家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曾经占余杭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2017年,传统产业占比已降至30%左右,新兴产业占比上升到超过60%。

  一批创新活力迸发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蓬勃生长。

  核电等新能源、地上驰骋的高铁动车、地下行驶的地铁,华光新材研发提供的焊接材料及焊接技术应用广泛。其产品销往包括三菱、松下在内的800多家国际和国内知名厂商。去年,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杭州西子智能停车股份有限公司有近30万个车位在使用中,遍布全国130余个城市。去年,西子智能在业内率先发布了“智能停车—泊车机器人”系统。公司董事长周水妹仍在自我加压,“无人驾驶时代已经不再遥远,那时我们发展的空间在哪里?”据悉,西子智能正在谋划下一代停车智能化管理系统。

  在余杭,类似华光新材、西子智能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从产值来看也许不是巨无霸,但都是所在行业里的佼佼者。据介绍,目前,余杭区以信息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动力。其中,2017年,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929.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占GDP比重达54.8%。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创新平台招凤引凰

  在发展新阶段,浙江进入了靠创新谋取更高发展“段位”的全新领域。推进创新发展,平台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在余杭,一批各个层级的平台,在集聚要素资源、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已与10个左右的国际顶尖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加拿大的院士协议双方都已经审过,进入到正式签约的阶段;在芯片领域,英特尔的中芯国际技术总监现在已经全职到位。”日前,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向记者透露,之江实验室成立5个月来,在高端人才集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不止之江实验室,全球关注的阿里巴巴全球研究院——达摩院,也在去年11月确定正式落户余杭。

  一个是浙江举全省之力、为国家担纲科学研究、着力于聚集科技创新等诸多全球一流目标的之江实验室,一个是由阿里巴巴3年投资1000亿元,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虽名称不同,但术有专攻,都希望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力量,组建中国人创办的世界顶级科研机构。

  “这些重大创新平台的落户,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牵引和推动作用不可估量。”余杭区科技局局长陈炳鑫说。

  近年来,一大批创新平台,在余杭12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遍地开花。从早年阿里西溪园区落户,到海创园成立、未来科技城挂牌;从健康谷打造,到梦想小镇开园、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获批,余杭越来越重视创新平台建设。

  位于余杭生物医药高新产业园区核心地块的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已成为集聚生物医药资源的良好平台。截至去年底,医药高新园区累计引入包括贝达药业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46家。如浙江脉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入园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具备目前全球唯一生产无创无压力每搏血压检测产品的能力,市场前景广阔。

  眼下,余杭区已形成了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良渚新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区级重大产业平台;包括梦想小镇、艺尚小镇在内的10余个省市级特色小镇。截至2017年底,余杭区累计创建各类科创园区62个,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384家,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34家。

  这些平台成为集聚创新人才的“聚宝盆”。目前余杭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万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2720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0人,省“千人计划”专家169人,两者的总量和年增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各区(县、市)首位。

  政府服务精准给力

  这是一道绕不开的改革发展考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平衡关系如何界定?余杭区推动企业上市,不失为一次着力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创新实践。

  2017年,余杭新增9家上市公司。业内人士惊呼:资本市场出现“余杭板块”!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这一转变更是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上不上市,这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在这中间能发挥什么作用?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认为,推动企业上市,政府可以、也必须发挥作用。就政府层面而言,存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政府职能转变较慢、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对企业上市放任,寄希望于企业自发上市,背后是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

  针对上述短板,余杭对症下药。

  通过市场配置力集优势资源于企业上市。比如,余杭根据亩均税收、污染排放等情况评分,排名为D的企业被列为限制发展企业。这些企业要么自己搞技术改造升级,要么逐渐被差别化的水电气、排污权等价格机制淘汰。“只有把低端低效产能挤出去,创新资源才能迎进来。”余杭区经信局局长郑颖表示。

  近年来,余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523”计划,每年腾退万亩土地、关闭超过700家企业。眼下,新一轮行动计划又拉开了序幕。

  通过政府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企业增强上市动力。整合涉及企业上市职能部门和属地平台、镇街的服务保障资源,打破“信息孤岛”,为培育企业上市提供高效率、精准化、全流程服务。

  2010年老板电器在深交所挂牌,实现余杭本土企业A股上市零突破。“头羊效应”如一颗石子,激起了余杭企业上市的“一池波澜”。此后,余杭企业上市正式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上市企业达21家。

  去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的春风动力董事长赖国贵说,余杭对上市企业的扶持,真正体现了政府“有为之手”的作用——不仅有做好服务的姿态与姿势,更重要的是对科研氛围、创新机制、人才生态的环境营造。

  接二连三的企业上市,是余杭创新“红利”的直接体现。余杭用企业上市的星星之火,点燃了加快区域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区域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政府制度供给不断加强。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余杭,创新牵引高质量发展 2018-02-12 6580598 2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