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文化

饶公已去 星光犹在

  孤山不孤,西泠不老。西湖有情,香江有义。

  2月6日凌晨,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先生于睡梦中安详逝世,享年101岁。

  “仁者寿,饶公无疑就是这样的仁者、寿者。斯人已去,但他的风范、德行和艺术将长存于世。”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法家朱关田饱蘸浓墨写下:“太息鲸珠陨南海,长贻印学重西泠——朱关田敬挽。”

  不会忘记,对社长已空缺了6年之久的西泠印社来说,2011年12年13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饶宗颐当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这一海内外瞩目的百年文人艺术社团再次拥有了掌门人。

  自那天起,许多人重新认识了这个名字。

  饶宗颐,1917年生,广东潮州人,后定居香港。在21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开风气的宗师,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2011年7月获国际天文联盟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饶宗颐星”。

  亦如这颗小行星,饶宗颐文化世界特有的自信、自足、圆融、和谐开始浸润西湖孤山,在饶宗颐眼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没有裂罅。

  西泠之在杭州,是杭州人的福气;饶宗颐之于西泠,是西泠人的骄傲。饶宗颐无与伦比的博学与精深,无疑为百年西泠注入了新活力——一个大气开放、海纳百川、包容兼收、放眼世界的西泠印社。

  不会忘记,2011年12月16日,从杭州到香港,记者一路追寻,去拜访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

  那天,位于香港德辅道西81―85号的香港潮州会馆高朋满座,“西泠印社聘任饶宗颐教授为第七任社长颁证仪式”在这里举行。杭州与香港同仁济济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海内外文化艺术界的喜事。

  上午11时,在女儿饶清芬等人的陪伴下,饶宗颐出现在我们面前——白发,白眉,清瘦,一路微笑着走来,年逾九旬的饶宗颐分外精神。

  落座后,当饶宗颐听说浙江日报当日有整版报道,他便以文章为题,欣然为本报读者提笔写下“孤山不孤,西泠不老。”并对现场的宾客们说:世界的西泠,永远不会老。

  饶宗颐是名人,也可算奇人。这位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这位令人敬仰的饶公,研究领域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13个门类,他出版著作60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12卷,就达1000多万字。在学界,饶宗颐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上世纪70年代,饶宗颐又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成为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此后,他专研敦煌写卷中白描画稿的《敦煌白画》,又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

  在饶宗颐看来,西泠印社从来不是只关注篆刻技法的社团,而是“博雅之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亦如他在孤山柏堂书写的“播芳六合”一样,那无所不在、喷薄而出的文人风骨与学者风范,在书画的点画晕染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再次展开这封从杭州呈送香港的真诚恳切的致函吧,或许可以感受到江南才学之士与西湖为邻的特殊气息与情致——

  “久闻饶公学域广博、创辟多方,更兼才情丰茂,举凡诗、书、琴、画,均卓有建树,海内学界艺林,共所宗仰。若以先生之博学多才、雅人深致,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诚可谓名至而实归,匪特印之荣光,亦为吾杭州斯文盛事。”

  时至今日,香江之水,西湖之漪,却篆刻成一枚永恒的印章,深深镌刻在西泠印社115年的历史瞬间。

  在寒夜,守望天边那颗国际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百年西泠印社与饶公的缘分也如“饶宗颐星”一般传诸久远……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0 饶公已去 星光犹在 2018-02-08 6550603 2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