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用之学 开一代新风
张宏敏
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在评述明末清初的学风时,指出:“明末的学者,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首,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宗旨,‘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社会的情况以及政治的弊端,均作深入的调查研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的政治建言、《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皆反映了一种以“实用之学”为主导的实践哲学。其实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以“实用之学”批判“空疏无用之谈”。对黄宗羲的实学理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谈到其经学著作《易学象数论》时,有这样的总结:“按诸实际,推究事理,不为空疏无用之谈。”与此同时,黄宗羲对汉唐以降的“词章之学”不屑一顾,对宋明理学“游谈无根、不谙世务”的空疏学风提出批评:鼓吹“良知教”的心学末流,“束书不观、空谈心性”;而程朱学派的理学家,其所读之书仅限于经生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是字义之从违。面对明清易代的残酷现实,他们却表现得满不在乎,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世道以是潦倒泥腐,遂使尚论者以为立功建业,别是法门,而非儒者所与也”。
黄宗羲指出:“古者儒墨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藉此他以“儒者之学,经纬天地”为标的,提出“通经致用”“经世应务”的治学宗旨,讲求实体、实用、实效、实行之实学。此外,他还倡言“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对时人宣称的“道学”与“事功”分两途的主张予以纠偏,并提出“事功出于道,道达至事功”,进一步发扬了南宋以来的“学问”与“事功”合一的浙学传统。
以“行良知”的实践哲学诠释“致良知”说。对黄宗羲倡导的以“实践为主”的学风,清代学者江藩有这样的评论:“宗羲之学,出于蕺山;虽姚江之派,然以‘慎独’为宗、‘实践’为主,不恣言心性、堕入禅门,乃姚江之诤子也。”具体来说,黄宗羲以编著《明儒学案》为契机,批评了阳明后学中以王畿为代表的“玄虚派”和以王艮为代表的“情识派”:“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这一观点源于乃师刘宗周:“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在刘宗周看来,泰州学派的弊端是“参之以情识”,浙中王学则“荡之以玄虚”,而蕺山学派则乘阳明末学之流弊而起。
黄宗羲继承了阳明学“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学风,在解读“致良知”说时,明确指出:“(阳明)先生之格物,谓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以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是行也,笃行之者,行此数者不已是也。先生致之于事物,致字即是行字。”经过他的改造与发挥,“致良知”演变为“行良知”,即切实地把良知本体转化为工夫实践,“工夫所至,即其本体”。
以“绝学”取代“科举之学”。青年黄宗羲在治学之初,便关注“实用之学”。前辈学者徐石麟曾这样指导他,“学不可杂,杂则无成”,为学重心宜在兵、农、礼、乐,进而关注天时、地利、人情、物理,此为经邦济世之学。由此他反对科举之学,“科举抄撮之学,陷溺人心”。惟有“六经子史”“兵、农、礼、乐,下至九流六艺”,才是“切于民生日用者”。
黄宗羲的“绝学”论述集中体现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绝学者,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之类是也。”为提倡“绝学”,繁荣科学,他建议在学校体系中,除开设经学外,还要开设兵法、历算、医学、测望、火器、乐律、占候、气象、水利等课程。对于西方传来的天文历算,黄宗羲也是主张学习的。在海宁讲学时,他曾向海宁县令许三礼传授中西天文历,即《授时历》《西洋历》《回回历》;还向陈言扬等传授西方算学,并指导陈写作《勾股述》。这些足以说明,黄宗羲经验实证与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已经呈露端倪。
倡“经史并重”以启“开物成务”之学。黄宗羲早年接受过良好的经史学训练,其祖黄曰中精晓经学,其父黄尊素精研史学,家学渊源深厚。黄尊素曾告诫儿子:“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黄宗羲谨遵父训,“遂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靡不究心,而归宿于诸经。既治经,则旁求之九流百家”,做到了无书不读。
康熙七年(1668),黄宗羲在宁波创设证人书院,讲学期间,他格外强调“明经通史”“经史并重”的教育理念:“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故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腐之学,故兼令读史。”正因为黄宗羲的倡导,章学诚在评点浙东学术时说:“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对黄宗羲思想的实学特质,可以用龚鹏程《晚明思潮》的一句话来总结:“(黄宗羲)思想既承刘蕺山之传,又能切应于时代;故不独整理宋元明儒学术,为理学心学之殿军,又开清代实学之风。”进而言之,黄宗羲思想源于以求实、批判、兼容、创新为核心的浙学传统。新时代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学习“经邦济世”的实践理念与“开物成务”的实学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