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衢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养老

  郑菊香要当老太(太奶奶)了,这一消息是在老人们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传开的。

  今年82岁的郑菊香是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常客。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到这里的食堂吃中饭,行动不便的,还会送餐上门,每餐只需要2元钱。

  2017年,衢州将建设39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列入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5年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到2017年10月底,39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前建成,衢州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

  墩头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一间由老房子改造成的,2014年,村里筹资40余万元,将衢江边闲置的埠头驿站改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15年3月28日开张。墩头村常住人口1689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400人。

  为保证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正常运作,衢州市先后制订出台《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衢州市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运行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发展规划、优惠政策、资金扶持、队伍建设等提供保障。

  开饭的时间还没到,有位老人先探进了厨房,问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翁海英:“今天什么菜啊?”“黑木耳炒肉、番茄蛋汤、肉圆。”从墩头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张起,翁海英就在这里工作,负责买菜、记账、打饭、送饭。

  在菜品选择上,她会尽量照顾老人的口味,入口柔软的食物,一直很受牙口不好的老人欢迎。“早上7时30分就要去买菜,一般给老人们做一荤一素一汤。”正在照料中心在看电视的郑菊香和记者聊了起来:“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来?菜可以调换着吃,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不会吃厌。”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地,一个白天在城里上班,本来她的儿媳妇会照料她的中饭,但这段时间孙媳妇快到预产期了,儿媳妇就去帮忙,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到这里吃饭有伴,可以聊聊天,菜也便宜。”开饭前,她讲起自己快四世同堂了,幸福溢满在笑纹里。

  86岁的柴雨莲也在看电视,她笑嘻嘻地靠在按摩椅上,聊起了最近的一次金华义乌之旅。柴雨莲很兴奋地说:“在那边爬山,爬到山顶的人中我年纪最大。”说完还翘起了大拇指。她在村里生活了60多年,有6个孩子都在外地,她却喜欢住在村里。“因为我也烧不来(煤气)灶,我还是喜欢住村里,自由、方便,也舒服,跟老人家讲讲话更有伴。”

  开饭时间到了,老人们在食堂排队,翁海英将饭菜一勺勺打入老人的餐具中。料理完食堂的中饭后,她还将饭菜装入4个保温饭盒中,送到4户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中。村里8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半数在这里用餐。这是衢州农村用餐人数最多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之一。

  目前,衢州全市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485个,还有93个城市社区点。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初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机制。

  墩头村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张的3月28日定为村里的敬老节。村干部叶金仙说:“这几年,村里的老人数量在增加,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有居家养老需求,居家养老中心正常运转的资金压力也比较大。”她期待,未来政府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和支持,缩短城乡居家养老差距,确保居家养老模式长期稳定发展。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 00008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养老 2018-01-28 6457827 2 2018年01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