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界别委员关注“新生代”企业家
“双导师制”帮助成长
见习记者 王璐怡
本报杭州1月26日讯 (见习记者 王璐怡) “我呼吁各界以及在座的工商联界别委员们,要更加关心‘创二代’‘新生代’的成长。”1月26日下午,在工商联界别小组讨论中,省政协委员、浙江大东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淑英的开场白吸引了众多委员的注意。
当下,在浙江经济发展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创二代”“新生代”逐步成为主角。如何帮助这些新生代企业家更好成长?身为“创二代”一员的吴淑英委员率先发声。
吴淑英委员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她与大家分享了湖州市培养新生代的做法,“我们在2014年开启了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全市年轻一代企业家健康成长,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设置了培训导师制。”她说,导师团由政府部门、人大、政协等机构的10位领导组成,着重培养30名年轻企业家,定期进行面对面交流。
“我们嘉兴海宁也有导师制,但所有导师都是企业家。”没等她话音落下,坐在对面的省政协委员、鸿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姚岳良接过话茬,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企业家导师好还是政府领导导师好?”有委员发问。
“重点还是落在成效上。”在吴淑英委员看来,刚入职企业的新生代们,如果能有一位导师引领,成长速度会明显加快。
“不妨设立双导师制,由政府部门的导师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由企业家导师带领新生代们走入市场。”有委员这样建议,立即获得了大家的点赞。
“效果怎么样?”又有委员提出疑问。
“有效果,至少能了解到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在热闹的议论中,省政协委员、浙江海中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庄伟意提高了声音,他说,定海也有类似的做法,新生代们可以在区政府部门进行挂职历练。
“新生代企业家肩负着未来,需要加强党性教育。要通过导师制更好地为新生代企业家把好方向。”吴淑英委员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组织省内各地市优秀企业家开展互联互访,互通有无,为新生代企业家搭建更多更好的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