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今日嘉兴

平湖新埭 挖掘特色 传承乡风

  挖掘特色 传承乡风

  肖 未 赖天文

  一缕阳光透过树梢,温暖了寒风中的新埭镇鱼圻塘村的文化礼堂。只见礼堂里,数十位老人正齐聚一室包饺子,其乐融融。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我们这些老人的生活更丰富了。” 如花的笑容绽放在53岁的成明宝的脸上。她说,如今不仅闲了能聚在一起聊天,一年还能到戏苑里看好几台大戏,日子过得滋润。

  成明宝口中的戏苑,指的是鱼圻塘村文化礼堂独有的大舞台——鱼乡戏苑。三层黑檐飞瓦,这个浙北地区最大的露天戏台,看起来十分古色古香。不仅舞台大,连看戏场地都十分宽敞。

  每有演出,这里必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除了在庙会艺术周期间村民们可看到异彩纷呈的古装大戏,平时这里还会举行各类文艺演出、送戏下乡活动。今年,村里还特意请来嘉兴大华越剧团、上海金山区枫泾越剧沙龙的演员,在鱼乡戏苑里连演越剧大戏《鲤鱼跳龙门》和一场越剧折子戏,让喜爱古装戏的老年人实实足足过上了一把戏曲瘾。

  如今,这里也成了鱼圻塘村文化礼堂最具人气的地方。鱼圻塘村文化礼堂,建成于2012年,是平湖市首家村级文化礼堂,2014年5月获得“浙江省重点农村文化礼堂样板村”的荣誉称号,并于2017年11月获得嘉兴市四星级文化礼堂称号。

  走进占地22亩的鱼圻塘村文化礼堂,“两馆两堂一苑一墙”的立体式结构,让浓浓的村落文化展露无遗。

  由大门而入,正门口庄严的“刘公祠”3个大字遒劲有力。

  “刘公祠,是为了纪念南宋四大抗金名将刘锜将军。”鱼圻塘村党委副书记张良杰说,南宋时期,刘锜为替本地百姓清除海盗、平定水患、兴修水利,在鱼圻塘扎营驻军。近年来,文化礼堂深入挖掘这一文化特色,在乡风文明馆内对刘锜将军的生平事迹作了具体的展示,让村民们全面了解已传承800多年的特色文化。

  在刘公祠前,有一对闻名世界的大蜡烛。每年农历九月初四,这里都会隆重举办鱼圻塘重阳节文化艺术周。趁着鱼圻塘的重阳日迎大蜡烛活动,人们看大戏、逛庙会、观民俗文化表演,忙得不亦乐乎。

  “多亏这对大蜡烛,我们才有了这独一无二的文化礼堂。”张良杰说,不仅村民们茶余饭后有了去处,精神有了寄托,近几年连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有不少慕名而来,观光旅游,每年的游客达数十万人。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因为更注重道德的教化、精神的引领、心灵的洗礼,鱼圻塘村文化礼堂通过不断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展现各类传统习俗,让文化礼堂有了更强的 “真善美”向心力。

  正如村民王阿土所说,鱼圻塘村百姓的精神生活正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了起来。

  说起王阿土,不少鱼圻塘的村民都认识,他可是鱼圻塘村老妈妈宣传队的“领头羊”。十几年来,没有剧目,王阿土就带领队员们作词作曲搞创作;老妈妈们不识字,他就逐字逐句地教她们边听边记。就这样,他带领着老妈妈宣传队穿街走巷,活跃在乡村田间。据了解,王阿土每年都会编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文艺节目20多个,累计演出300余场,观众达15万人次以上。

  如今,老妈妈宣传队也成了鱼圻塘村文化礼堂的常驻文艺五星队伍。每到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庆日,老妈妈宣传队必定会在“鱼乡戏苑”上,与其他各民间文艺团队竞相献演,为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亲带去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传统节日,鱼圻塘村的文化礼堂总是人山人海,欢乐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而平时,本乡本土的文化能人和志愿者们,也以文化礼堂为“据点”,让文化从这里走向村民的心里。

  “文化礼堂,让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工艺也能获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村民于照发总是念叨这样一句话。于照发是村里一位退休教师,也是省民间艺人。每到暑假,他总爱在文化礼堂的道德讲堂里,开展“春泥计划”活动,教村里放假的学生剪纸、绘画、写作、拉二胡。

  眼下,传统手艺依托文化礼堂有了更多的传承者。年轻志愿者组织的“烘焙课堂”、“创意手工课堂”、草根达人秀吸引着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文化礼堂正逐渐成为鱼圻塘村村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乐园和活动公园。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23 平湖新埭 挖掘特色 传承乡风 2018-01-23 浙江日报2018-01-2300020;浙江日报2018-01-2300021;浙江日报2018-01-2300023 2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