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组织流动党员建起精神家园
离乡不离党 共筑同心圆
记者 何双伶 通讯员 陈锦青
本报讯 (记者 何双伶 通讯员 陈锦青) “伟胜,巡逻去!”1月1日晚10时,32岁的郑冬勇叫上老乡吴伟胜,一起参加义乌市江东街道青岩刘村的夜巡,过了一个特殊的元旦假期。
7年前,郑冬勇从老家江西来青岩刘村创业,以流动党员的身份加入村网商党支部。这些年,他一直是党支部活动的积极分子,在外来创业者中特别有号召力。上个月,他又主动报名参与村里的义务巡逻。在他的带动下,60余名年轻党员加入了巡逻队。
义乌外来人口是本地户籍人口的两倍,如何有效管理、服务流动党员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义乌通过一系列精细管理措施,引导流动党员成为重要的社会善治力量,汇聚起护航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2017年11月,义乌市级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新丝路红色驿站正式开放,成为全市5700余名流动党员的精神家园。日前,记者走进新丝路红色驿站,遇见当地一家公司的职员王俊毅前来办理流动党员服务卡。“流动党员服务卡有‘市民卡’一样的功能,有了它参与组织生活方便很多。”王俊毅说。记者了解到,目前,义乌全市已基本实现流动党员“一人一卡”。
与流动党员相关的数据,都在驿站2楼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依托公安部门建立的义乌市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记录全市流动党员的数量、来源地、分布和职业等信息。每名流动党员都有电子档案,被编入全市3136个党支部,做到“离乡离土不离党”。
“老吴,以后咱们组团参展,不仅可以相互照应,还能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元旦前夕,义乌市鑫联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健走进离自家商铺不远的吴宪法的店铺,为他讲解义乌市会展业的相关政策。
在日本、韩国生活了12年,吉林人金健最终在义乌扎了根。自2011年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进口商品店铺以来,他经常参加国际商贸城网商服务区党支部的活动,积极助力商贸城和网商企业发展。现在,他已成为商贸城“走出去、引进来”的大使,曾引进170余家韩国企业参加义乌进口商品展,组织9家商铺参加深圳礼品展。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流动党员共有1500余人。根据义乌市流动党员管理的相关规定,他们和538名本地党员“同亮相、同学习、同活动、同履职、同服务”,成为形势政策宣讲员、诚信经营示范员和电商发展带头人。
“流动党员是服务对象,更是建设力量。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他们在老乡中有优势,在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中,也找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义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