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思想者

刘伯温传说价值的古今演变

  刘伯温研究包含历史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学、文化产业学、政治学乃至军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相对而言,历史学研究成果较多,其他领域研究较为薄弱。

  独特魅力

  作为“大传说”的刘伯温

  为什么关于刘伯温的传说这么多?老百姓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讲述刘伯温的故事?原因应该有很多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成就刘伯温传说为“大传说”的首要原因是在民众眼里,他是个“大人物”。

  这里说的“大人物”之“大”更多的是指历史人物在民众中的口碑之“大”。刘伯温作为“大人物”之“大”,应该就是学界所说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历史上的大人物也有很多,为什么关于刘伯温的传说就比其他的历史人物多?在诸多原因中,有两个是很重要的:一是历史人物中能达到“三不朽”的极少,这三方面的总分很难找到超过他的,有的人物成就大、功绩卓著,但未必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在百姓眼里也未必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做了足够多的好事。二是刘伯温这个人物有其独特魅力,传说故事很有意思,比如机智、多谋、善断等特点可以编出许多情节曲折、趣意盎然的故事。

  形象嬗变

  类型化与个性化兼具

  刘伯温传说主要由广大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体现了群众思想、智慧和才华,在其故事情节和人物情节上有类型化的特征。刘伯温形象也有一定程度的“箭垛式人物”特征,一些故事情节是民众按照机智人物、清官能臣、得道仙师等人物类型编造的。

  刘伯温传说篇数居多,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立体饱满。专家将刘伯温传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反映民众道德的刘伯温传说。在这些传说里,刘伯温是清官样板、仁人君子、勤勉学子。第二类是反映民众智慧的刘伯温传说。在这类传说里,刘伯温是智慧化身、艺文高手。第三类是反映民众信仰的刘伯温传说。在这类传说里,刘伯温是预言大师、风水宗师、得道仙师。

  传说不是信史,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而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的虚构,“真真假假”“半真半假”。传说故事的细节一般都是虚构的,很多故事讲述的具体事件和情节框架也都是根据刘伯温的形象特点虚构出来的。不管怎样编造,其中必然含有真实的成分:一般来说,故事的历史背景、人物的大概经历和生平事迹是真实的,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是在人物真实事迹的基础上塑造的。最后,所有传说反映出的民众思想和情感是真实的。

  刘伯温传说的主要特色在于其内容的智慧性和神奇性。由于刘伯温形象的主要特征是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故刘伯温传说的内容也以讲述这两点为多,这也是刘伯温传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之所在。

  民俗文化

  推进地方建设的财富

  刘伯温的政治思想、军事谋略乃至处世哲学、生平事迹、个人著述,都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今天发挥着深远影响。但是,文化遗产概念注重活态传承,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国际惯例,必须是在特定社区还在流传的文化事项。在刘伯温文化遗产体系中,历史上的刘基文化遗存,只是基础部分,不是主体部分。其主体部分应该是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在当今民众的内心和行为中存留、衍生乃至创新性发展出的内容,那就是以刘伯温传说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刘伯温传说流传广泛、内容丰富,体现出刘伯温作为“三不朽”伟人对后人的巨大影响。这些传说都是民众在与刘伯温相关的真实事迹基础上作出的虚构、夸张乃至神化,但都真实表达了民众对刘伯温的认同、赞赏、敬仰乃至膜拜的情感,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历史观。

  刘伯温文化遗产体系的另一部分,是由民众纪念刘伯温而形成的习俗,比如作为刘伯温故里的文成县流传的“太公祭”(刘伯温后人每年在刘基诞辰举办的祭奠仪式和巡游活动)、伯温家宴、相传融入了刘伯温阵法的元宵节鱼灯舞、某些行业拜刘伯温为祖师爷等习俗。刘伯温传说是这些习俗得以延续的直接动力,同时这些习俗也是刘伯温传说的传承载体。

  近年来,文成县的刘伯温传说(与丽水市青田县共享)、“太公祭”先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县加强了对刘伯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以纪念刘伯温这样的杰出历史人物为出发点的传说、庙会、节日、歌舞、饮食等活态民俗,是特定地方的广大民众集体传承的社会文化,有些活动规模盛大甚至全民参与,是当地文化建设的大事。相关政府部门在组织学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文化传承规律和相关学理将之保护好,并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涵养民众心灵、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当地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者为温州大学教授】


浙江日报 深读·思想者 00011 刘伯温传说价值的古今演变 2018-01-15 6157578 2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