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浙”一年
本报记者 曾杨希 曾福泉 通讯员 袁玲玲 郑煊 浙报制图:孟耘竹
2017年1月1日- 12月20日,全省共发放创新券5.67亿元,使用创新券3.60亿元,兑现创新券2.51亿元。其中,11618家企业(创业者)申领创新券,8556家企业(创业者)使用创新券,1332家载体为8556家企业(创业者)提供服务22885次。
2017年,我省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2017年,我省印发《浙江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方案(2017—2020年)》,推进首批
1-11月,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81.59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规上工业高2.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0.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9%
截至2017年11月,省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项目1426项,经费1.58亿元;国家基金共资助1939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直接经费)9.962亿元。
2017年度,我省共有2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我省为主完成的10项,参与完成的18项。我省科研团队首 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7年以来,我省新引进省“千人计划”人才201人,累计引进省“千人计划”人才175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6人。至此,我省共有67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新入选人数和累计入选人数均居全国第4位。
2017年以来,完成新一轮345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
推进科技治水工作,组建33位治水领域专家组成的首席技术顾问团开展常态化指导。
新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2家。
2017年,全省新增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为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2017年以来,全省新培育省专利示范企业110家、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30家。
1月-11月,全省专利申请量34.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8.54万件,同比增长15%;全省专利授权总量18.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55万件,同比增长7%。
截至12月20日,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共立案13113起,同比增长13.78%,其中侵权案件11748起。共办结案件13071起,结案率99.68%。案件总量和侵权案件办理量位居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第1位。
2017年以来,成立运行“一体两核多点”的之江实验室。
确定首批17个高新技术特色小镇。
新认定2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省级众创空间备案141家。
开展2017年度高新区考核评价,杭州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3位。
阿里巴巴入选首批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科技引领经济发展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
科技惠民新作为
知识产权新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017年以来,浙江科技大市场已累计举办各类技术交易活动20场,竞拍成交各类技术360项、金额5.2亿元,成交数量和金额为历年最高。
2017年1月-11月,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亿元。
截至2017年12月22日,全省实现技术交易总额534.81亿元,同比增长56.65%。
我省线上已形成了包括1个省级中心、11个市级市场、94个县级分市场和29个专业市场的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体系。线下已建成科技大市场51家。
6个县(市、区)
7所高校(院所)
19家企业(机构)
开展省级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2017年我省报科技部公示备案审核的高新技术企业4293家(含宁波716家),其中新增2010家(含宁波236家)、重新认定2283家(含宁波480家)。
53.08%
1-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13629亿元,同比增长20.75%。新产品产值率达
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8.37个百分点。
1-11月,全省高新园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3443亿元,同比增长10.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3.6%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2017杭州·云栖大会现场。
2017浙江省科技成果秋拍现场。
浙报制图:孟耘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17年,我省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继续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活力释放出强劲动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第6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3位,知识产权和专利综合实力均居第4位,被列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工程建设试点省、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省。
在2017年创新驱动发展的成绩单上,我省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科技惠民新作为、知识产权新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领域不断突破,取得傲人成绩。
成绩的背后,是全省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已成为我省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科技创新“浙”一年
本报记者 曾杨希 曾福泉 通讯员 袁玲玲 郑 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