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海南三沙施行“岛长制”保护岛礁生态

海上江南绘就新画卷

  北纬16°58′24″,东经112°18′18″。这里是海南省三沙市北岛,在祖国南部茫茫海域里犹如一叶扁舟。

  2017年12月19日凌晨1时,在一片黑暗中,刚上任3个月的“岛长”——北岛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宏波,目送着2017年第160窝小海龟破壳而出,快速钻入海水中,“只剩8窝没孵化了。”黄宏波说。

  海龟是大型海洋爬行动物,被称作“海洋旗舰物种”。面积仅为0.4平方公里的北岛四周沙堤环绕,加之水流和缓、水温适宜,是海龟上岸产卵的栖息地。然而,前些年,偷捕海龟、盗挖龟蛋现象时有发生,海龟数量锐减。

  2017年9月以来,三沙市开始实施“岛长制”,小海龟们迎来了多位专职保护员。每天晨光微露,海龟保护员们就会三两成群、出海巡查,三四个小时后,他们会把海龟的产卵环境、栖息情况报告给“岛长”黄宏波。

  根据“岛长制”方案,七连屿工委、管委会副调研员邹志任总岛长,下辖7个岛分设二级岛长。在15位岛礁巡查员的配合下,岛长们对各岛生态环境负总责。此举旨在加强岛礁景观整治、陆海污染物排放管控、海龟上岸产卵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

  作为全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设市后,当地出台一系列生态环保政策,动员渔民转产转业,开展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击非法旅游、非法捕捞,保护了脆弱的海洋环境。“岛长制”,更是三沙市在推进岛礁海域管理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

  “我在岛礁生活了50多年,见证着海洋生态环境的起伏和变化。近年来,海水越来越清澈,上岛产卵的海龟也越来越多。”黄宏波告诉记者,2014年上岛产卵的海龟有52窝,2015年为96窝,2016年跃升到152窝,2017年更是增加到168窝。在他看来,岛上建起海龟保护站、将产卵点的保护责任落实到人,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黄宏波指着沙堤两边深深浅浅的“坑”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海龟为了产卵挖出来的窝穴。因为惧怕灯光,海龟往往选择深夜上岛,而为了让它们安心产卵,岛上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每晚十时半熄灯。

  如今,北岛15位在册渔民,有8人参与海龟保护工作。每到海龟产卵季,巡视海龟上岸产卵情况就成为大家的重要工作。每年9月至11月,巡岛频率达到每天一次。巡岛可不是单纯的体力活。黄宏波自豪地介绍,大家要记录产卵情况、制作保护牌、按时寻访观察孵化情况,“人人都成了环保专家。”

  翻看“黄岛长”的《工作日记》可以发现,他和同事们还加大了对包干岛礁海域的巡查力度,两天一次监管岛礁海漂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海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岛礁景观整治等情况。每一次巡查,都详细记录了起止时间和发现的问题。遇到重要情况,第一时间向“总岛长”报告。

  “‘岛长制’的建立,让全屿各岛礁干部渔民进一步强化了生态环保意识,也让岛礁保护更加有章可循。”邹志说。

  东方既白之时,太平洋海风吹拂下的北岛,水清、滩亮、岛美,让人犹如置身蓝色童话世界之中。“海上江南”的明天,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浙江日报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00004 海上江南绘就新画卷 2018-01-03 浙江日报2018-01-0300016 2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