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生机勃勃——

打好“侨牌”开新局

  汕头,百载商埠,海滨邹鲁,侨通四海。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汕头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一带一路”的宏大擘画点燃了汕头发展新引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生机勃勃,侨乡展现出独特魅力。

  汕头老市区出海口西堤,当年潮汕人从这里启锚拔碇、“过番”谋生。如今新落成的侨批记忆广场又成为触摸侨乡历史的“时光隧道”。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今男在外身体平安毋庸挂念,今付兄带信并递十大元……”清水缓缓流过一封封刻印在广场“记忆之流”里的“侨批”。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及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因其真实记录了19世纪以来中国移民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迁移的历程,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随着1979年侨批局并入银行,有着150余年历史的侨批成为了记忆,但海外华侨支持家乡建设的“侨批精神”,却一直没有消逝。

  汕头因侨而兴,独特的华侨人文“枢纽”地位,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2014年12月8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全国迄今唯一以‘华侨’冠名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育斌介绍,试验区主打“侨牌”,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坚实的经济社会网络,推动汕头经济进一步“走出去”“引进来”双轨发展。

  今年10月1日,全长16.4公里的汕头东海岸大道正式通车,连接贯通试验区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珠港新城、南滨新城三大区域,直通广东第一大岛南澳岛。东海岸大道既是汕头的交通大动脉,更是一条高新产业聚集的大通道,一边是风景如画的“汕头湾区”,一边是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的建设场景。

  试验区像一块魅力四射的磁石,不少国家级重要发展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落户:截至目前,试验区已投资落地建设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360亿元,其中不乏高科技和总部企业项目。规划展示区的沙盘上,“明园·汕头国际科创金融城”250米的超高塔楼,不仅是试验区“天际线”的高点,也将是汕头“金融+科创”双高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试验区规划范围480平方公里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52亿元,同比增长9.2%;登记注册企业3459家,总注册资本442.70亿元。

  眼下,试验区还在上演一场宏大的体制创新,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就在这里创设。“华侨板的主要作用是通侨联侨,解决企业融资难,已累计挂牌企业482家。”华侨板汕头运营中心总经理林峰告诉记者。

  好消息还在纷至沓来。12月14日,全国第17个“侨梦苑”(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业聚集区示范品牌)在汕头揭牌;年底,试验区启动建设总投资近800亿元的华侨未来城、华侨城金融中心、东海岸公园、综合管廊等十大重点项目……

  黄育斌告诉记者,试验区的开发建设,不单是汕头改革发展的新契机、转型升级的新起点,更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汕头,再一次勇立在改革开放的新风口。


浙江日报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00004 打好“侨牌”开新局 2017-12-29 浙江日报2017-12-2900016 2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