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财经

金融科技驱动普惠金融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倾力打造小微企业服务品牌

  12月22日,以“开启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新征程”为主题的2017金融时报年会暨第九届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年会上,由金融时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合作发布的“2017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评选结果揭晓,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荣获“年度最佳小微金融服务中小银行”称号。

  服务小微企业三十载

  据悉,成立30年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致力于做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的商贸金融伙伴,积极探索“地缘信贷”模式,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信贷评审技术,建立了以“惠金卡”“融易卡”“益农卡”“白领贷”“市民贷”“村民贷”为主体的小微零售产品体系,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品牌。其中,“市民贷”是稠州商业银行面向符合条件的本地居民发放的用于满足其个人消费或生产经营需求的中长期贷款。该产品已历经两个阶段的迭代升级,“2.0版”于2016年10月末正式推向市场。截至目前,全行“市民贷”余额超60亿元,一年时间业务规模实现净增50亿元,在浙江省内城市商业银行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功能已达业内先进水平,获得客户一致好评。升级版的“市民贷”除继承原有的额度高、期限长、申请手续简单、担保方式灵活、随借随还等优势外,在贷款功能、载体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如在浙江省银行业率先推出“提放保”业务,由银行提供抵押贷款资金、保险公司在客户抵押权落实前提供保险保障、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流程中赎楼、过户、抵押等操作服务并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从提出申请到放款到账全程只需一到两天,极大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同时实现存量抵押贷款的无缝周转,降低了客户的贷款周转费用。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黄纪法应邀出席本次年会和“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圆桌论坛。他认为,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广覆盖、长尾特征突出的金融服务方式,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最后一公里”的突破需要重点解决成本和效率这两大关键问题。而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发展普惠金融成为现实。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扩展信用数据的边界,将一些非传统信用数据作为非常重要的信用评估来源,覆盖一些没有被传统的征信系统记录的人群,大幅提升了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可以通过对客户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以进行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近年来,稠州商业银行已经与微众银行、芝麻信用、中国联通等开展了战略合作,在白名单、反欺诈、精准营销等领域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金融科技给银行赋能

  在黄纪法看来,金融科技的核心功能往往是为传统银行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并通过技术创新帮助银行机构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未来银行更加便捷、普惠、高效、安全,这是近期金融科技给银行赋能的重要领域。从稠州商业银行自身实践看,对金融科技的探索和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利用金融科技将网点轻型化、智能化,使服务变得更智能、简单、快捷。如稠州商业银行通过移动展业平台和生物识别、远程授权等技术,实现了客户经理、大堂经理营销作业移动化、线上化,解决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服务空间有限、服务流程冗长、客户排队多等问题。目前该平台已经服务了32万名客户。

  建设智能风控体系,降低小额信贷的门槛,提升风控实效。近年来,稠州商业银行积极创建智能风控体系,以大数据风控技术为核心,风险数据集市为数据中枢,构建反欺诈预审批系统、智能评分卡准入系统、贷后监测预警系统等一系列风控平台,从客户筛选、客户准入、风险预警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应用。

  应用人工智能提升自助服务水平,帮助客户快速办理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近年来,稠州商业银行逐步搭建了远程客服、线上客服等全方位的智能客服体系,并通过智慧柜员机等的推广应用,实现业务流程精简和再造,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人员潜能进一步挖掘。同时,进一步丰富线上服务模式,以多元化电子账户体系为基础,通过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打破藩篱,引导客户便捷使用线上渠道,降低金融服务对有形渠道的依赖。目前,全行电子渠道服务替代率已经超过98%,也就是说98%的业务是通过网上、手机等渠道办理,不需要去柜台。


浙江日报 财经 00018 金融科技驱动普惠金融 2017-12-29 6175061 2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