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旅游浙江

你的时光 有我相伴

——我与西塘的故事

  @杭州游客 ciciamo:西塘带给我最美好的不是风景,是记忆

  第一次来西塘,是大学第一年的春游,二三十个年轻人,刚刚开始相熟,在明媚的春光里嬉戏、打闹,但是年华匆匆,步履也匆匆。十多年后,终于再一次踏足这片古朴而静谧之地,终于有机会好好感受她的美好和宁静。

  去西塘,最不能错过的是清晨和夜晚。西塘的清晨,是美好的开始。太阳慢慢地升起,西塘的人们有的已经开始忙碌,有的还在睡梦中。幽静的街巷里,没有游人如织,只有美景在你的镜头里。从计家弄、叶家弄、苏家弄、唐家弄一条条地走出去、走回来,沉静而陶醉的时光,杳远而出尘的安宁,让人的呼吸都不由得放轻。

  而当夜幕降临,古宅的墙上、廊棚檐下、窗棂之前、摇橹船头,那一串串红灯笼倏忽之间点亮,黑与白结合而成的江南优雅的冷色调,与灯笼那极其火热的红撞到一起,显得如此贴合,又如此神秘。偶尔传来一声悠扬的唱腔,或是驻唱歌手的吉他声响,都仿佛是这个古今相融的古镇在跟你私语,对话。

  我觉得西塘就是这样一个你看一眼就会掳走你的心,你待一晚就会牵住你一生的千年古镇。你不一定有机会故地重游,但是她永远存在于你的记忆深处,遥远回响。

  @水阁人家 刘伯英:返回故里开民宿,只为追寻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我是西塘本地人,早些年在上海做生意虽然也买了房子,但是住上三五年也不知道隔壁是谁。2007年的时候,家里的老房子需要装修,我回到家。在装修期间,邻居的菜烧好了,粥烧好了,会记得喊你来吃,关心你装修的进度。

  这对在外漂泊多年的我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我觉得在外晃晃悠悠那么多年,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根。有朋友,有亲情,时不时能跟三五好友喝喝茶,聚一聚,这才是生活本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我决定停下来。

  经常有客人问什么是西塘文化?我说几个小故事。

  西塘最西边有一个七老爷庙,他是朝廷的运粮官。有一年,他运皇粮经过西塘,这里正遭遇饥荒,他就把粮食分给了老百姓。但是自己没法跟朝廷交代,于是投河自尽了。老百姓感念他的恩惠,就盖了七老爷庙纪念他。

  从西一路到东,是西塘最具代表性的烟雨长廊,但是说到底,起先只是老百姓为了防雨,自己搭建的廊棚。但是后来,廊棚连绵在一起,就成了老百姓纳凉、避雨的地方,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还有卧龙桥,300年前是一个小木桥,是一个竹篾匠化缘造的,为的是不再让人滑倒,淹死。

  所以,西塘的一砖一瓦、一桥一木都传承着友善的文化,有七老爷、竹篾匠的悲悯之心,也有老百姓的感恩之心,这是一个文化的循环,是西塘最吸引人的地方。来水阁人家的朋友们,都爱听我讲这些故事。只有你深刻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你才能读懂她的现在,爱上她的未来。

  @朝南埭社区居民 张玲华:与西塘一起成长,生活因你更加美好

  得益于西塘旅游的快速发展,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及朝南埭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感受还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老百姓因旅游致富。在西塘旅游开发以前,朝南埭社区可以说是西塘最穷的社区,经济条件好的都到外面买新房子去了,留下的大多是贫困户或残疾人。旅游发展起来以后,西塘旅游像春雨后的草,恣意生长起来。原住民要么把房子租给别人,要么经营开个小店或民宿,生活条件大大改观。

  二是居住环境的改善。特别是今年,西塘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景区配套和服务都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和市级小城镇综合整治示范镇,在卫生和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三是居民素质的显著提高。我们与原住民、商铺签订了一个“门前三包协议”,积极推动社会共治,老百姓的卫生意识提高了。另外,很多原住民自动当起西塘讲解员、西塘文化的传播者,呈现给游客一种友善、互助、和谐的西塘面貌。


浙江日报 旅游浙江 00014 你的时光 有我相伴 2017-12-26 浙江日报2017-12-2600007 2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