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打造一流
地方智库

  智库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新型智库是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赋予了新时代智库建设新内涵、新目标、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八八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断的提出以及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极大地增强了浙江为国家发展提供浙江方案的自觉和信心。

  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和“两步走”宏伟目标,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到2035年基本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这不仅给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也给全国的智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大量的研究课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遵循问题导向与规律导向并举的研究路径,广泛汲取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现实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研究,提出科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春江水暖鸭先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有责任也有条件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库产品。

  在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的同时,浙江的智库产品应更多地立足浙江、研究浙江、服务浙江,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深刻总结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八八战略”以来的实践经验,紧紧围绕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研究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高水平推进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拿出更多管用的智库产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总结提炼浙江经验,讲好浙江故事,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人民的生动实践中萌发、指导实践并得到验证的精彩故事,为中国发展、世界发展提供浙江智慧、浙江探索。

  智库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决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好地发挥智库在掌握世情国情省情市情、研究客观规律、了解民情民意、集聚智力资源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科学依据、备选方案和舆论支持。智库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承担的重大责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利益积极建言献策。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获取信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掌握真情,拓宽视野,实事求是,理性思考,尊重客观规律,不做表面文章,不搞一哄而上。要在领导机关和智库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使智库准确及时地了解决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智库产品。智库之间要合理分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与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搭建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优化智库要素配置机制,促使人才、信息、资金等基础要素向合格的智库聚集,形成优胜劣汰机制。要突破制约智库发展的体制障碍,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决策层和智库之间的“旋转门”制度,通过“双向挂职”“访问学者”“柔性流动”等形式,打破人才交流的壁垒,建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团队组建模式。改革财务制度,建立智库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尊重创造性脑力劳动知识产权,建立适合智库的人员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造就更多的智库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打造一流
地方智库
2017-12-22 6100316 2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