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青海省夯实基层党建 全面培育“全科干部”

群众要办事 “最多找一人”

  一路盘山而上,冬天的青海乡间,寒风料峭、白雪皑皑,少有人烟。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新庄村一户农家,主人罗启成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指着身旁的小姑娘说:“小胡真的太厉害了,什么都会,给我们帮了大忙!”

  胡金花是乡里的驻村干部,她刚刚解答了罗启成一连串关于残疾人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的问题,还告诉罗启成,帮他因病卧床的妻子申请的新轮椅快要到了。

  这样的场景在互助早已司空见惯。互助农村人口多、山区面积广、乡镇干部人员紧缺、服务半径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互助县率先探索打造一支“人人懂政策、个个能办事”的“全科干部”队伍,成效显著,现在已在整个海东市推广,并在青海全省被倡导。

  乡残联干部、民政干部、妇联副主席、驻村干部……“全科干部”胡金花掰着手指给我们数她所承担的职务。当记者惊讶于她的一身多职时,她却摆一摆手:“这不稀奇,每周我们都要学习三次!不光学我兼职的这些内容,就是不兼职的,问到了也都得知道找谁办、怎么办。”

  打开胡金花的办公桌抽屉,永远有一套书备在那儿——《农村社会治理》《社保就业》……这是一套年初编写的《海东市乡镇“全科干部”工作手册》,是全市基层干部的“枕边书”。记者随手翻开页脚翘起最多的一本《农林牧水》,书签夹着的一页上印着:“为什么饲草料少量投放、勤投放最好?”

  胡金花是名90后,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还曾在宁波市实习过半年。她刚回到老家参加基层工作时,面对村民的各类咨询,常常语塞。现在,胡金花自豪地说,像“草料斗”“农药‘三证’”等等,她早已谙熟在心,随时能脱口而出。

  告别了这位活泼的姑娘,从林川乡继续盘山而上,海拔不知不觉又提升了500米。抵达南门峡镇,已近晚饭时间,但便民服务中心里依旧人头攒动。冬季,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季节,也是这里最忙、下班最晚的时候。南门峡镇党委书记蔡秀萍解释,当地各村较分散,村民来镇上一趟不容易,所以,这个镇最早提出“全科干部”的概念,只要有一位工作人员在,就可以帮着解答或办理各种事务。

  现在,这项工作更进一步,“全科”不仅“全”在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更“全”在服务模式——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在镇上陆续推开。自“全科干部”推行以来,全镇年年保持着“零上访”纪录。“基层干部就是串起千家万户的‘一根针’。只有解决了百姓最关心的事,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蔡秀萍说。

  下山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从车窗循着山路向上望去,镇办公楼里依然灯火通明。由青海的“最多找一人”我们自然联想到了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浙江与青海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浙江日报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00003 群众要办事 “最多找一人” 2017-12-19 6075602 2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