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落细 成风化俗
—— 三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本报评论员
作风建设,如果不能落实落细、成风化俗,就容易变成一阵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作风建设同样需要多管齐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针对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惟有一步一个脚印,完善制度约束,一级带动一级,好的作风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各项工作变味走样,衍生诸多不正之风,进而拖累地方发展、损害党群关系。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保障。通过制度明确评价标准、行为准则,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就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我省已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的办法,对作风建设确立了更高标准、提出了更严要求。规矩在前,犹如高悬利剑,人人内心就会警惕常在。从教育培训到党内生活再到监督检查,围绕作风养成的全链条制度越完善,“四风”越无缝可钻。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是作风建设成风化俗的关键所在。转变作风靠制度更要靠自觉,要加强“关键少数”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自身作风的一个标尺,持之以恒改作风、正作风。弘扬“红船精神”,务必实打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守住为官做人的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领导干部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就能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让好作风落地生根。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强化监督检查、引进群众评议,是作风建设的有力倒逼。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说一套做一套、懒政庸政怠政,套路再深、演技再好,也怕群众雪亮的眼睛。构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统一的立体式监督体系,让听取群众对作风建设意见、监督评议党风等做法更规范、更系统。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的地方和部门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有倒逼就有动力,就不怕“四风”反复。
祸患常积于忽微,作风建设是必须打赢的硬仗。继续紧盯一个一个节点、狠抓一件一件小事,才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成风化俗。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是重要时间节点。同事之间、上下级相处,要杜绝重赠厚馈、觥筹交错、酒肉呼引的庸俗之风,防止微信红包、快递礼包、棋牌钱包,倡导两袖清风、清茶一杯,信息问候、真情关心,风雨同舟、急难互助……过一个清廉自守、成风化俗的文明节日。对请客送礼等违纪行动,一定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气象,全省上下务必乘势而上、乘胜追击,以扎扎实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